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上中下)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上中下)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上中下)

定 价:¥92.00

作 者: 孔范今,施战军 主编,路晓冰 编选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标 签: 研究

ISBN: 9787532924240 出版时间: 2006-05-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1452 字数:  

内容简介

  发端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中国新时期文学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个年头,在这三十年里,中国当代文学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支撑起了中国文学新的天空,中国文学迅速融入了世界文学的潮流并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发展时期。而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繁荣也带来了新时期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繁荣,可以说,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的追踪研究一直是中国当代学术界和评论界最具生机活力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然而,与文学界和研究界的这种“繁荣”局面相比,新时期文学的资料工作则显得有些滞后: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没有一套权威性的能完整反映新时期文学发展全貌的文学大系,也没有能够全面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历程和整体成就的系统资料汇编。这无疑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展示。回顾、总结新时期的文学成就,反思新时期文学的经验教训,深化对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不便。有鉴于此,我们特意邀请孔范今、雷达、吴义勤、施战军四位在新时期文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和评论家来主编这套忡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能为广大新时期文学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权威研究资料,同时也能为他们提供在资料查找和检索方面的便利,从而为推进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走向深入和突破做出贡献。我们力求做到:一,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现有水平;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认识中国新时期文学提供科学的参照和理论的依据;三,全面梳理、呈现和总结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脉络。..本套丛书分为甲、已两种,甲种是关于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流派、文体等方面的综合研究资料汇编,乙种是中国新时期代表性作家的个人研究资料汇编。每卷除精选各个领域最优秀的研究成果外,还将以附录方式展现相关研究成果的整体索引。本套书采取开放的体例,并将长期出版下去,我们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学术工程。我们的目标是资料的系统性、学术的科学性、观点的多元性、筛选的权威性并重,力争能使广大读者既对中国新时期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又能以最快捷的方式读到中国新时期文学最优秀的研究文章。...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上中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上)
根植在生活的沃土中
关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文学艺术问题——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九日在广东省文学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
“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是个科学的口号
重放的鲜花
思想要解放,创作得繁荣
“歌德”与“缺德”
“现在还是放得不够”
关于“向前看文艺”
也谈歌颂与暴露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
解放思想要用思想
文艺要为政治服务
要善于刻画人物的灵魂
文学的新时期
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
新诗与现代化——在诗歌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关于新诗发展问题的一封信
令人气闷的“朦胧”
不可忽略形式及其规律——兼谈新诗的“朦胧”
时刻牢记社会主义的文艺方向——关于《崛起的诗群》的自我批评
自欺的“光明”与自溺的“黑暗”
先锋诗的“多事之秋”:世纪末的论争和分化
“意识流”是什么?
现代主义和“意识流”——从两篇小说运用的艺术手法谈起
小说出现新写法——谈王蒙近作
对一些文学观念的探讨
打破传统手法
广收博采,推陈出新
意识流文学东方化过程
创作通信
我的根
文化制约着人类
跨越文化断裂带
理一理我们的“根”
“文化意识”和文学“寻根”
野蛮与文明:批判与张扬——当代小说中的一种审美现象
“文化”的尴尬
从“寻梦”到“寻根”——关于近年文学变动的札记之一
文化“寻根”与“寻根文学”——评一股文学潮流
寻根:回到事物本身
寻根文学:更新的开始(1984—1985)
通向“更加丰满”的路——关于新时期小说创作借鉴西方现代文学断想
中国近年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关于“伪现代派”及其批评
也谈“伪现代派”及其批评
中国与现代主义:十年新经验
论新时期文学的“向内转”
新时期文学要警惕进一步“向内转”
文学的“向内转”与艺术创作规律——兼评《新时期文学要警惕进一步“向内转”》
“向内转”: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周崇坡同志商榷
“内”与“外”——由新时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而引发的对话
为什么说“向内转”是贬弃现实主义的文学主张?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中)
新的构建新的超越
面对文学试验的时代
告别一九八六
旋转的文坛——“现实主义与先锋派文学”研讨会纪要
先锋:形式乎?情感乎?
博尔赫斯与中国当代小说
无望的救赎——论先锋派从形式向“历史”的转化
论格非、苏童、余华与术数文化
文学身体学
先锋文学、先锋批评在当代
先锋写作:方位调整与精神新生
极端的代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新潮小说观念革命之反思
面对一个文化现象的思考——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性意识
情与欲的对立——当代小说中的精神文化现象
新时期文学的主潮
小说家言——在新时期文学十年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新时期文学主潮论纲
人道主义与自我实现——略谈新时期文学的两大主题
文学新思潮的主要审美特征与表现形态
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
文学:失去了什么
没有主潮的文学时代
作家队伍的分化与重构
空心的文学——关于新时期文学的白皮书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探究生存本相展示原色魄力——论近期一些小说审美意识的新变
近期小说的后现实主义倾向
生存本相的勘探与失落——新写实小说得失论
关于“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主义:叙事的幻觉
新写实主义小说对西方美学观念和方法的借鉴
反抗危机:论“新写实”
无奈的现实和无奈的小说——也谈“新写实”
走向庸常——对“新写实主义”的进一步解读与反思
新时期文学的转型——关于“后新时期文学”
“新时期终结”与新的文学课题
后新时期,纯文学的命运及其他
一个新的提法——关于“后新时期文学”
百无聊赖的“后批评”——也谈“后新时期文学”
“新状态文学”三人谈
命名的“情结”——“新状态文学”论刍议
论“都市文学”的出现及前景
城市化进程与文学审美方式的变化——二00四年八月二十八日在浦东新区艺术中心的演讲
历史颓败的寓言——当代小说中的“后历史主义”意向
十年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回顾
反思·回归·奋斗——近年知青题材小说漫评
论知青作家的群体意识
中国新时期文学思潮研究资料(下)
粗鄙——当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文化现象
躲避崇高
以笔为旗
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
选择的自由与文化态势
人文精神问题偶感
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
再谈过于聪明的中国作家及其他
诗人,你为什么不愤怒
关于“精神”的对话
直面俗世
文学“转向”和精神“溃败”
人文精神讨论之我见
值得纪念的一个事件
精神传统与文化焦虑
人文精神:一种文化冒险主义
中国当代文化反抗的流变——从北岛到崔健到王朔
拓宽现实主义文学之路——现实主义重构论之缘起
现实精神·现代意识·叙述话语——现实主义重构论
一个通往文学新世纪不可逾越的话题
现实主义冲击波及其局限
’96收获与’97展望——关于“现实主义小说回流”的对话
不倦的探索与创造——对当前现实主义新写作现象的看法
九十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两次冲刺
写实风尚与艺术品格
对当前文坛四个问题的省思
追踪神秘——近期小说审美动向
反讽:结构与语境——王蒙、王朔小说的反讽修辞
智者戏谑——阅读王小波
刊情是一面镜子
纯文学期刊:改版能带来什么
王朔和余秋雨:我们时代的两个英雄人物
试论九十年代文学的无名特征及其当代性
关于文学批评和陕西作家创作的答问
批评人格的自渎与自救——关于李建军“直谏”引发争鸣现象的再思考
十部作品,五个问题
“池莉热”反思
官场文学成气候
文学要把握时代的表情——“文学时尚化批判”论坛纪要
“真实”的背面——评析《小说月报》(1980—2001)兼及“选刊现象”
三家文学选刊回应尖锐批评
当今文学审美趋向辨析
匮乏时代的精神凭吊者——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印象
一个值得关注的新作家群
欲望的舞蹈——晚生代作家论之三
个人化写作:可能与极限
在边缘处叙事——九十年代新生代作家论
关于“七十年代人”的对话
“新生代”的故事——《新生代作家小说精品》序
被遮蔽的“七十年代人”
“80后”写作:偶像与实力之争
新活力:今日青年文学的高地
网络文学创作述论
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
附录:新时期思潮研究资料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