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壹 源流篇
“不歌而诵谓之赋”考论——关于赋体定义的一点□清
一、一个久遭误解的命题
二、《汉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本义考
三、赋《诗》与赋体
四、传统文体论的得失
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交互递转
一、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
二、屈赋的独特地位
三、以汉末魏初为分界:交互递转的历史线索
四、从《哀江南赋》反观大赋体制的内在生机
从“古诗之流”说看两汉之际赋学的渐变
一、战国遗风的消歇与政教力量的介入
二、扬雄的困惑与自□
三、班固的“法度”思想及其影响
文人集团与赋体创作
一、从梁园宾客谈起
二、政治中心对文人的吸引力——以建安时期“俊才云蒸”为例
三、文人集团的文学影响
谢灵运《山居赋》自注与柳宗元山水游记
一、《山居赋》自注的文学价值
二、从文学外围到文学中心
贰 思想篇
孟子思想对汉赋的影响
一、孟子的“贤者而后乐此”与汉大赋的讽谏程式
二、孟子“说大人则藐之”与汉赋“寓名例”及其他
言意之辨与辞赋创作
一、由谢观《得意忘言赋》说起
二、“在有意无意之间”
三、“言旷无隘”与“言含余意”
“遂初”系谱的形成——孙绰《遂初赋》影响力探原
一、说“遂初”一
二、刘歆与孙绰一
三、用典与再造典范——尤袤的“遂初堂”及其他
智者喻于水——佛教与辞赋
一、儒、道与水喻
二、“玄之又玄,美之逾美”
三、佛教与辞赋结合的得与失
附录:“得理兮俱悦,传古今之不灭”
——论谢灵运的佛学与山水诗
叁 理论篇
肆 域外篇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