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波的博士论文《中晚唐赋分体研究》,是赋学界期盼已久的研究成果,我为它的即将面世而深感高兴。 自20世纪80年代赋学研究复兴以来,为厘清赋文学的源头,学者的目光大都集中在汉赋,而于汉以后赋的状况则关注较少。1989年在四川江油召开的全国第二届辞赋学研讨会,会后出版的论文集有文章28篇,其中关乎汉赋的19篇,魏晋南北朝的3篇,述评性的文章3篇,而与唐有关的研究文章仅有3篇。从90年代起,时任全国赋学会会长的马积高先生曾经呼吁,赋学研究者在继续加强汉赋研究而外,学术的视野应该更多的向后延伸。马先生的呼吁,引起了全国赋学界的充分关注和响应。1998年在南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提交论文47篇,其中关乎楚辞与汉赋的11篇,而与汉以后辞赋有关的论文已达20篇,其余为辞赋理论与综述性质的文章。2000年,在福建漳州召开的第五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提交论文58篇,其中与宋玉及汉人赋有关的文章14篇,唐以后31篇,其余为赋论、综论及海外赋的研究文章。2004年,在成都召开的第六届国际辞赋学学术研讨会上,71篇与会论文中,研究唐及其以后的论文数量更远远超过以往。作为新时期以来赋学复兴的见证人,笔者的如数家珍,旨在说明汉以后的辞赋,已经被广泛地纳入了学者的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