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来介绍一下《千家诗》。清代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刊行的《楝亭十二种》中,收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全书共二十二卷,分为十四类,署作「后村先生编集」。「后村先生」即南宋时的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自称后村居士。但也有人认为诗集不是刘克庄编的,可能是坊间选家假其盛名,藉以阿世。后来坊间又出现了两种「千家诗」,即署作谢枋得选、王相注的七言《增补重订千家诗》,和署为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都是课蒙的读本,以后书坊又把五言诗和七言诗合刊在一起,总称《千家诗》,就是我们这次印行的这个本子。明清以来,《千家诗》这本小书风行全国,“云淡风轻近午天”等诗句在民间广泛流传,就是因为这本诗选作为蒙学读物,掌握了全国最广大的读者群。它也确实具有便利初学的特点。从所选篇目看,全书二百二十四首诗,不少是唐宋两代著名诗人的名作,历来脍炙人口,传诵不衰。一编在手,儿童幼而习之,可以初步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激发其读诗的兴趣;对广大诗歌爱好者则可鼎尝一脔,其味无穷。试想一部《全唐诗》,录诗达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部《四朝诗》,仅宋诗部份就有七十八卷,而且精粗杂糅,一般人要全读,势不可能,有了这么一个经过初步筛选,篇目适中的本子,自然备受欢迎。从作者看,全书一百二十四位作者,从帝王将相到和尚、牧童、无名氏,不论名气大小、门第高低,但凭作品合符标准,这与王士祯的《古诗选》、姚鼐的《今体诗钞》,主要看作者的名气大小,作品虽好而名气不大者不入选,大异其趣。熟,至今还流传在民间口语和戏曲舞台上,全书中类似口语歌谣却又寓意深远、诗味无穷的名诗、名句,所在多有。书中选了一些应制诗,也是时代使然,无足深怪。且不说以诗赋取士的唐代,即使是以八股文取士的明清两代,也有做诗的试题,内容虽然空洞死板,格律却要求很严,读书人既然要去应科举,蒙学诗歌读本当然也要选进这些东西。一九四九年后有些新刊本把《上元应制》等诗全部删去,实是以今律古,未必合适。我们这次全部保留,一首不删。还有一些反映人世无常、流露消极悲观情绪的诗,如赵鼎的《寒食书事》,黄庭坚的《清明》,高翥的《清明日对酒》,有的新刊本也予删去,我们亦不敢学步。因为赵诗「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反映了作者在经受贬官打击之后对功名富贵的轻视,也正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现实。即如《清明日对酒》,虽然有的诗句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消极看法,却也讽刺了清明祭扫不过是表面文章。有的诗句如“日落狐狸眠冢上”,有人反其意而用之,藉以刻画某种政治势力的没落萧条,不也十分贴切吗?总而言之,《千家诗》是一种影响广大深远的蒙学书,也是一种经受了长期历史考验的古典诗歌通俗选本,老残所见学堂里朗诵“三百千千”的时代是过去了,但是《千家诗》选过的不少诗仍保留在今天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里。这件事实也证明:真正有文化价值的书是有强大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