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自汉代起,就有以《诗》、《书》、《礼》、《易》、《春秋》诸经为“大经”,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小经”的提法。 在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 到宋代,程颢、程颐两兄弟祖述这种观点,竭力尊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宋代大学者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特别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合称为《四书》,并对其进行注释并合编在一起,称为《四书集注》。从此以后,《四书》之名遂定,并成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中的格言警句,如今,它们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读书,它对我国人民道德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极为深刻的。 《尚书》最初称《书》,西汉初年,才在“书”字前加一“尚”字,认为是上古的书。后来《诗》、《书》、《礼》、《乐》正式成为儒家经典的时候,才把《书》叫《书经》。它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是中国上古时期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汇编。 《尚书》保存了上古大量的政治、哲学、天文、地理、刑法等方面的资料,因而历代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它的学习和研究。在以读经为基本内容的科举考试时代,《尚书》一直是古代文人必读的教科书。但是,自从1912年国民政府废止读经以后,《尚书》便和其他的经书一样,遭到冷落,在寂寞中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当人类步入21世纪,尽享现代文明的时候,蓦然回首,国人才发现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这些经典,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行内人士在研究。当信息高速公路连通我们“地球村”里的人们时,国人才发现,我们民族的魅力还是那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可是让我们深感忧虑的是,废止读经以后的中国人已经对这些经典很陌生了。因为我们知道,仅靠中学语文课堂上学来的那几个断章取义的“之”、“乎”、“者”、“也”是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的。眼看老祖宗的文化快要断代了。幸好,海内外的一些有识之士,独具慧眼,已使那久违了的读经之声重新在中小学的校园里回响起来,读经讲学也已被现代都市里的人们所看好。要读经,要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尚书》毫无疑问是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