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 许地山 我们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落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我们几个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有收获了! 妈妈说:“今晚我们可以做一个收获节,也请你们爹爹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如何?”我们都答应了。母亲把花生做成好几样的食品,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 那晚上的天色不太好,可是爹爹也到来,实在很难得!爹爹说:“你们爱吃花生么?” 我们都争着答应:“爱!”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气味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制油。” 我说:“无论何等人都可以用贱价买它来吃,都喜欢吃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用处固然很多,但有一样是很可贵的。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令人一望而发生羡慕之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我们都说:“是的。”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了。” 父亲说:“这是我对于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夜阑才散,所有花生食品虽然没有了,然而父亲的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 许地山一生酷爱读书,在牛津留学时有“书虫”之称。 幼年时期的许地山就喜欢读书,且十分用功,为了图个清静,他会爬到大榕树上去,还得意地自称为“有巢氏”;少年时期的他就以天下为己任,效法古人读万卷书,发愤图强,并将自己的学舍命名为“面壁斋”,他说: “这样才能专心致志,武装自己头脑,才能广博知识,明晰道理,坚持革命精神久不惑且愈坚。”1917年.许地山考入燕京大学。其间,他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剧本等,大多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毕业时,他能讲英文、日文,会说福建话、广东话和普通话,还经常写甲骨文、拉丁文和梵文。当时的他留着长发,穿着自己缝制的半截袄,被人称为怪人,外号“莎士比亚 ”。许地山在留学期间,郑振铎在写作中需要一段文字,牛津大学图书馆虽有藏书,但不能外借,也不能抄录。许地山就在图书馆反复阅读,然后默写出来寄给郑振铎。为了节省时间,随时随地可以读到书,许地山家里到处是书,甚至卫生间的水箱上也放。他在卫生间读得忘我时,他的孩子们就去拖他,妻子便打趣说:这是拖便猴子。他不仅读文学书,也读理科书,为的是博览群书,具备各方面的知识。 他毕生教书,从来是诲人不倦,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他说:“学生肯学,我就肯教。”他对学生言教身教,以身作则。他说:“从师若不注意怎样做人,纵然学有师承,也只学到老师的死知识,不能得到他的活的能力。做老师的任务,就是在怎样做人的活的能力上.使学生感受。” 除了读书、教书,许地山还通晓音律,弹得一手好琵琶。P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