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让人着迷的教子智慧书。一对活泼调皮的儿女和他们智慧幽默的父母共同演绎了一串妙趣横生的生活剧。用生活中的故事讲述生活中的教育,用最简短的语言说明最简易的亲子沟通技巧。在这个世上的确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方法。本书是一本从沟通的细节入手,告诉我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全书通过生活故事告诉家长必须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以更多的理解与关爱,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作为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听话”这是不公平的。我们曾经都是小孩,都曾有过不听话的经历,都曾有过爱听什么和不爱听什么的偏好。其实这些都很正常,首先,人之所以有差别,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你的大脑决定了你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两个反抗期。一般在2岁半至4岁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孩子2岁后,动作和语言有了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有了提高,此时,既有模仿性,又有摆脱成人束缚,想尝试自己力量的欲望,事事要自己动手做。如果家长包办代替,剥夺他们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就会使其产生不满的情绪反应,哭闹、发脾气或表现出排斥、反抗行为。12岁至16岁为人生第二反抗期,又称“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增强,从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倾向,开始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渗进自我意识的成分。随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开始对父母、老师、长辈的言行进行评论。渴望自由、平等地与父母共同探讨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参与家庭管理,成为家庭中一名正式成员。最忌讳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不喜欢家长、老师的过多束缚、限制和干涉。竭力摆脱家长的监护,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由发展的环境。所以,当我们无视心理规律,简单地以责怪、训斥等方式来限制孩子,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的。在这时我们必须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以更多的理解与关爱,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当然,这些基本的原则要付诸实际关键是要在日常教育的细节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讲究一些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沟通就是教育。我想《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一本从沟通的细节入手,告诉我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本书前言在这里讲一个故事。当年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陶先生掏出一块糖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接着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咱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一代教育家的智慧和风采跃然纸上,令人叹服叫绝。我不知时常抱怨孩子任性不听话的父母读罢此文有何感想。我只想说一句,这个世上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亲子沟通中的主要矛盾不在孩子而在父母。作为父母一味地指责孩子“不听话”这是不公平的。我们曾经都是小孩,都曾有过不听话的经历,都曾有过爱听什么和不爱听什么的偏好。其实这些都很正常,首先,人之所以有差别,就在于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脑。你的大脑决定了你的意识、思维、情感、行为的活动。我们的孩子,尤其是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孩子更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要经历两个反抗期。一般在2岁半至4岁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孩子2岁后,动作和语言有了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有了提高,此时,既有模仿性,又有摆脱成人束缚,想尝试自己力量的欲望,事事要自己动手做。如果家长包办代替,剥夺他们尝试和锻炼的机会,就会使其产生不满的情绪反应,哭闹、发脾气或表现出排斥、反抗行为。12岁至16岁为人生第二反抗期,又称“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孩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增强,从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倾向,开始对父母的要求和安排渗进自我意识的成分。随着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开始对父母、老师、长辈的言行进行评论。渴望自由、平等地与父母共同探讨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参与家庭管理,成为家庭中一名正式成员。最忌讳把他们当作小孩子看待,不喜欢家长、老师的过多束缚、限制和干涉。竭力摆脱家长的监护,希望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由发展的环境。所以,当我们无视心理规律,简单地以责怪、训斥等方式来限制孩子,其结果当然是适得其反的。在这时我们必须要懂得尊重孩子的天性,学会欣赏孩子,给孩子以更多的理解与关爱,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当然,这些基本的原则要付诸实际关键是要在日常教育的细节中体现出来。这就需要讲究一些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沟通就是教育。我想《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就是一本从沟通的细节入手,告诉我们如何教育孩子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