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也即东西方文化大交汇的一个极其奇异的历史时期。世界上很难找到像鲁迅这样对东西方文化都十分熟悉的作家,襟怀博大,视野开阔,目光犀利:更难找到像他这样以异质性的文化观念,猛烈地抨击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作家。在这个意义上,他是一个天中的叛逆者,革新家,个与政治霸权和文化霸权誓不两立、不妥协不屈服的斗士。在人社会中,他孤身奋战,那么勇敢而傲岸。同时,鲁迅又是一个极富于同情心和道义感的平民作家。他可以放弃学者教授的头衔,放弃世俗社会所珍视的一切,但是决不放弃作为一个写作者的贡任。就像他笔一卜的那个复仇的黑色人那样,他惟以儿子般的忠诚,和快十般慷慨赴难的热忱,始终不渝地护卫着苦难的大地,广大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 在鲁迅那里,人格、思想、艺术,是一个极其健全面又充满内在矛盾张力统一体。不但在中国,他是唯一的;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有的特异者。“语录”一词,对于经历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风雨的人们,会唤起怎样的记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人的思想、人格,无论如何也无法通过简单的“摘句”来体现。对于想要全面了解的读者来说,对原著的阅读是惟一的途径。只是原著的阅读实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在当下,尤其当我们面对的是鲁迅。从这一角度看,一本能够基本客观的“语录”选摘,能够为有需要的阅读做一些有益的引导,总还是件不坏的事情。作为选编者,林贤治先生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他在前言中所言:“力求显示鲁迅思想和人格中的实质性和丰富性,确是着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