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坛上出现了一本反法西斯的传世名作:《安妮日记》。安妮·弗兰克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一名德籍犹太商人。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弗兰克一家便离开德国,流亡到荷兰,在阿姆斯特丹定居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占领了荷兰。德国法西斯也在荷兰用残酷手段迫害犹太人。为了逃避生离死别的命运,弗兰克全家便佯装失踪,躲进一座楼房的后部,即所谓“后屋”。除了她们一家四口——父亲、母亲、姐姐和安妮以外,还有她父亲公司的职员范登先生一家三口和一个名叫迪斯亚的牙科医生一起避难。8个犹太人在后屋生活,必须保持绝对安静,因为楼下的办公室和库房白天都有人工作。他们在这种名副其实暗无天日的情况下生活了两年多。小安妮就是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岁生日。在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簿。从这一天起,安妮开始写日记。日记除了开头那一小部分外,都是写于后屋,是以书信形式假托写给女友辛蒂的。安妮把自己的忧虑、欢乐、爱情和失望全都倾诉在日记中,这本日记成了她的知心好友。安妮以与女友谈心的形式,探索人生的意义。她对生活的洞察超越了后屋那个弹丸之地,也超越了她所处的战争年代。她冷眼观察周围这一群普通人,记下了她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对各种问题的思考。安妮通过对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对后屋避难者之间的种种纠葛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方面,安妮能对自己一分为二,无情地剖析自届著名的法国女作家爱尔莎·特丽奥莱写道:“安妮·弗兰克如果还活着,也许会成为作家、诗人。安妮·弗兰克的日记透露出一种早熟的才能,一种勾魂摄魄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