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重意思是过去的现实,另一重意思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看法。历史画就是艺术家用图画文本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其中既蕴含了他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看法,更生动地再现了人类文明的某个侧面。《画中历史》顾名思义是有关历史画的书。何谓历史画?与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同列,历史画是表现历史事件与场景的。以前国内尚未见到同样内容的著作,谨让我抛砖引玉,小叩换得大鸣,希望以后能有更详实、更精彩的这类著作问世。本书正文选取了一百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予以逐一释读。因为近代的历史画数量很多、质量最佳,故而入选的也最多,其他时段则兼顾。其中出自西方历史画家手笔的画作较多,但也兼及东方国家艺术家留下的历史画。在技法上是以写实的油画为主,同时兼容并蓄不同风格、不同画种的作品,有些甚至是未留姓名的民间艺人的稚拙画稿。历史画是用来表现历史事件的图像文本,具有直观性,能起到补充甚至深化文字文本的作用。本书选取了100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画予以逐一释读,不仅将画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时代背景讲述得清清楚楚,还对该画的艺术风格进行了一定的探究,使读者能收到二者兼得的功效。本书前言经过一年多断断续续的伏案写作,总算完成了这本名为《画中历史》小书的说图部分,可以来写卷首的序论了。在掩卷之时说开卷的话,真如同倒啖甘蔗,甜意越发浓烈。《画中历史》顾名思义是有关历史画的书。何谓历史画?历史画是表现历史事件与场景的。以前国内尚未见到同样内容的著作,谨让我拋砖引玉,小叩换得大鸣,希望以后能有更详实、更精彩的这类著作问世。说到“历史画”,笔者欲效旧日释名正义的学者之颦,先释“历史”之名。依某些史学理论家的高论,历史有两重含义:一重意思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另一重意思历史是人们对过去发生的事的看法,是一门学问。而历史画是艺术家用图像文本记录过去发生的事,其中也蕴含了他们对所表现内容的看法。这里的“历史”似兼具上述两层含义。历史,或说历史学,表面看起来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好象不如其它一些学问实用,但正如王国维所说,它体现的是一种“无用之大用”。《圣经》语:“太阳底下本无新鲜事。”器械可新,可以用计算机代替算盘;技艺可新,可以用Basic语言代替子曰诗云,但在历史中体现出的治平之策、处世之道是不变的。这或许就是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的道理。即使不进而求治安策,而是退而求归园居,读史也是自性怡悦的好法子。这也就是我一写再写这类历史读物的初衷。翻开这本书,读者会发现其中的历史画全是有关外国历史的,与中国历史基本无涉。这一则是因为本人修业范围所限,另则是就历史画而言,外国的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历史画确是数量多,质量优,有必要先写。或许以后笔者有机会再编一本有关中国历史画的小书。略说完历史,继则来谈表现历史的图像文本。表现历史有多种文本,当然文字文本是其中最大的一类,另外还有口头文本、实物文本、图像文本等。本书则是偏重于图像文本的。2001年12月,上海图书馆与《文汇读书周报》联合举办了一次名为“读图时代:图书出版与阅读趋势”的研讨会,我有幸参加,并在会上发言。在我的发言中对图像文本的特点有所论及。在此抄录一段:图像文本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史料形式,与人类文明的存在如影随行。原始人居住的洞穴中就有不少岩画,被用来描绘生活,寄予期望和希冀。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也一直有很多记录生活、传导信息的图像留存。19世纪中期以后,摄影技术出现,照片取代了绘画的作用,或可以说是为图像文本增加了新的形式。图像不用翻译就可以通行于世界,在文化传播中有其不可替代性。图像的大量使用还有扩大受众群体的功用。尽管从信息量方面来说,图像有其不及文字文本之处,但要谈及直观性,图像自有其优势,常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震撼力。现在的“读图时代”是在生活节奏加快、媒体形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出现的,主要着眼于图像文本的直观性、广泛性。可以说凡与人类文明有关的内容,除少数门类如哲学等图像不便表现外,对其他门类图像文本都能起到补充甚至深化文字文本的作用。正是本着图时代”的需求。本书体例,正文中一图一文,左图右史。从一幅具体的画作引起话题,交代历史背景,叙述事件过程,兼及议论评说,有时还对其艺术上的特点作些点评,以求这一图说的形式能较深入地再现人类文明的某个侧面。画作的挑选上笔者也颇费踌躇,一般不选那些为人所熟知的名画,如法国画家大卫画的《马拉之死》,尽可能多选尚不为人了解且在再现历史场景上有代表性的画作。笔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藉此机会在国内多披露一些有价值的图像文本,以为大家所用。有些画作虽不是正面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但却是某段历史的写照,曲折地透射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如印度近代有关萨蒂的风俗画、纳粹德国的获奖画作《矿工之家》,也酌予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