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书对外科临床所常用的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等作了全面、详尽的阐述。同时对一些新的非手术治疗技术也作了必要介绍。对正确掌握、合理应用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拓宽其治疗范围,提高外科疾病治愈率均有很大价值。全书共35章,配以必要的插图。结构严谨,实用性强,具有现代性、理论性和科学性,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外科教学和临床工作参考书。不仅对医学生、青年外科医护人员,而且对临床其他各科医护人员也大有裨益。片断:第一章外科疾病治疗概论治疗学是临床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治疗的起源与发展规律、治疗方法和专门技术及其分类、作用机制、适应范围与禁忌证等内容的一门临床治疗学科。随着临床医学诊断、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基础医学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日益深入,医生依靠临床思维,对所采集的病史资料和各种检查依据进行科学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诊断结论,作出科学、有效的治疗。医生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探索,逐渐丰富自己的临床思维和工作能力,使自己对疾病的认识及其治疗的把握度不断提高,临床经验和体会亦将日渐丰富。外科疾病更有其特殊性,不仅需要外科医务工作者有精深的理论,而且还必须具备娴熟的治疗技能,众所周知,除了手术操作技能,还应有许多并且有待发展和开拓的非手术治疗技能。第一节临床思维与疾病治疗临床思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医生医疗水平的关键因素。一般说来,临床思维大体分为诊断与治疗两个阶段,限于篇幅,本书仅介绍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检验、修正与发展临床诊断;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正确认识疾病治疗的副作用;注意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方法等5个方面。一、检验、修正与发展临床诊断严格说来,治疗往往是医生对疾病认识过程的继续,是临床思维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疾病(尤其是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断,常常是在资料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作出的,因而带有某些臆断、推论、甚至假设的性质,即使得到特异性检查的证实,也难以确知病人体内在罹患该病时的所有变化;虽然当时的认识是正确的,也需要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深入。有些较为复杂的病情,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甚至到病人死后经病理解剖时才弄清楚。因此,医生根据所做临床诊断而采取的治疗措施,往往带有验证和一定的试探性质。有的疾病需要根据治疗反应,对所做诊断反复进行审查、评价、补充、修正,有时甚至推翻原有诊断。高明的医生,往往善于从否定自己的错误中求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善于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医生所采用的治疗措施,其预期效果大致包括:消除病因(对因疗法)、缓解症状(对症疗法)和改善一般状况(支持疗法)等三个方面。医生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病因、病理变化、合并症及并发症、病人的身体状况(性别、年龄、体质等)、病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家庭、婚姻、经济、文化、职业、性格、社会地位、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等)、医疗条件和医务人员的经验与技术水平等。对因疗法有可能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较理想的疗法;但临床实践的结果并非均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先采取对症或支持疗法往往对病人更为有利。医生的职责是为每一个病人制订科学的、可行的最佳治疗方案,即不仅考虑对疾病的近期治疗,而且考虑其远期预后影响,包括疾病的复发及播散等。因此,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即不仅需要医学知识,而且还需要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辩证地认识和诊断、治疗每一个病例。三、正确认识治疗的副作用一般说来,绝大多数治疗措施除了治疗作用,均会给人体内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其疗效往往与副作用难以分开,有些副作用甚至较严重,并易被忽视。因此,如何达到最佳疗效而设法减轻或消除副作用及后遗症,是治疗过程中临床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的临床资料说明,由于某些治疗措施的滥用所造成的医(药)源性疾病,已成为必须认真对待的严峻问题(如耳毒性药物造成的神经性耳聋、滥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造成的危害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必须既了解治疗措施的适用范围,又熟知其副作用及防治办法,注意避免滥用治疗措施的倾向,确保病人的安全。四、注意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施治疗方案的始终,医护人员必须注意尽可能地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善于使治疗方案成为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只有充分关心体贴病人,根据病人及其家属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采用适当的办法,使他们理解并接受治疗方案,对医护人员产生充分的依赖,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以有利于疾病的痊愈。有些缺乏临床经验的医生,往往忽视病人的配合,错误地认为疾病的预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诊治,有的甚至对病人的疑虑、要求表现淡漠,不作必要的说服、解释与安慰,使病人处于盲目被动地位,因而产生悲观烦躁情绪,给疾病的治疗与预后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重视。五、不断改进治疗方法在实施治疗措施的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治疗反应与效果,及时发现治疗中的问题,分析优缺点,改进和完善已有的疗法,探索新的有效疗法;不墨守成规,不满足于已获得的治疗效果,注意病人对治疗的反应,认真总结、细心研究、敢于和善于创新,才能推动临床治疗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虽然创造和开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与人类对于疾病的认识水平相比,与保障人类健康的实际需要相比,现有的治疗手段和效果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对于临床所采用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运用也需要正确的思维方法。对于疾病的治疗问题应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在临床实践中深入研究探讨,克服把治疗仅作为技术操作,轻视治疗过程中的理论思维及重诊断轻治疗、或重治疗轻诊断的思想。本书前言前言在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常见到一些年轻的外科医生和初学者,错误地认为外科即手术,只要会作手术便是一个好外科医生,因而,仅仅热心于手术技能的操作或锻炼,忽视非手术治疗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及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致影响他们对非手术疗法的学习热情与掌握程度。应当看到,手术确实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许多外科疾病的疗效上确有决定性影响,但手术并不等于外科。有的外科疾病往往不是通过手术,而是通过非手术疗法进行治疗而获好转或痊愈的;绝大多数手术需要非手术疗法提供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有的疾病在手术治疗前后,乃至手术过程中,均需要非手术治疗措施配合。而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不少过去需要手术治疗的外科疾病,现在转向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同样能获得满意疗效。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于1990年秋季在著名外科专家,同济医科大学夏穗生教授指导下,着手筹备并开始编写《外科非手术疗法》,于1992年9月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此后曾重印发行。1996年春,出版社建议修订再版。对原书在印刷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内容不够详尽之处进行充实、完善,对一些陈旧、临床已较少使用的方法进行删除,同时补充了一些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与内容,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终告完稿。在编写过程中,作者们结合自己的临床和教学工作经验、体会,参阅了医学院校有关教材及专著、期刊,旨在使读者能较为全面、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尽可能使病人免受手术之苦,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后遗症,不断提高外科疾病的治愈率。由于我们的学识所限,难以贯彻初衷,挂一漏万,甚至错误之处仍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同道与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再版时更臻完善。张学琦1996年12月于湖北省咸宁市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