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本书紧紧抓住这两个方面,由消化内科、腹部外科、感染科、影像科、肿瘤科的专家集体编写而成,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系统阐述了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内镜治疗、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外科治疗等;第二部分为各论,分别介绍了食管、胃、小肠、大肠、腹膜、肠系膜常见的各种炎症,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血管性疾病、肝癌、胆和胰腺疾病,肠道传染病、消化系统肿瘤等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内容全面、翔实,并兼顾临床新进展的介绍,实用性强,适合消化科医师、研究生以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参考。[前言]在疾病的诊治流程中,诊断是治疗的依据,即所谓“对症下药”,如要得到正确的诊断,则应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则所谓“鉴别诊断”。鉴于当前国内消化系统疾病专著已有数部,然而鉴别诊断与治疗方面的专著较少,《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即以疾病治疗为中心,以鉴别诊断内容为辅,全面阐述,包括胃肠、肝、胆、胰、腹膜、网膜及肠系膜疾病的诊断要点或标准,力求在较详尽的鉴别基础上,以各种疾病治疗为中心,包括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详细全面地进行阐述。因此,名副其实地成为一部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的专著。作者们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简明、准确、快速的诊治流程,经过1年的努力,编著出版,奉献给广大读者,期望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在业务理论水平的提高上有所裨益。《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全书170余万字,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分章介绍各种治疗,约占全书的1/3篇幅,共分12章,包括消化系统疾病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内镜治疗、电解质酸碱失衡治疗、抗生素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基因治疗、介入治疗、肝脏移植和人工肝脏。第二部分为各论,分别按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与肛门、腹膜、肠系膜、网膜、肝、胆、胰介绍各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与治疗,为使内容全面和具有特色,将消化道激素肿瘤、胃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也专列篇章分别介绍。因内容广,牵涉学科多,因此本书由消化内科、腹部外科、感染科、影像科、肿瘤科等学科的知名专家与教授分头执笔完成。参加本书编著的作者有全国30余所医学院校、研究院(所)和全国各大医院的消化内科、腹部外科、传染科、影像科、肿瘤科等学科的知名专家与教授,其中主要的是老一代专家,部分为中年专家,少部分为有写作能力和业务拔尖的青年医师,因此本编著是老、中、青三结合的一部集体创作,精诚智慧的结晶。参加本书编著的老一代专家教授们却是“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们在身体状况欠佳的情况下,热情满怀,认真编著,且按时交稿,对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表以崇高的敬意,中青年作者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写出了较高的水平,在这里仅向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所有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人民军医出版社鼎力支持本书的编审和出版,在此也致以诚挚的谢意。随着CT、MRI、B超、血管造影、电子内镜的广泛应用,新药物的开发,新治疗方法的问世等。近几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水平有长足的进步与提高,如胃癌、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早期胃癌术后10年生存率已达90%以上。当然有些疾病的治疗仍使人失望,至今对病毒性肝炎尚无一种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可能是有希望的一个突破。因此寻找快捷、准确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愿将本书推荐给广大同仁作为临床实践与学习的参考,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当前高科技、高信息时代,由于消化学科进展迅速,防治方法不断更新,限于我们的水平,加上作者的学识造诣不尽一致,可能有某些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未能编入本书,遗漏和不妥之处诚请广大同仁和读者提出批评与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