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辐射的基础知识1
11射线及其放射性1
111原子结构1
112射线及其放射性5
12天然放射系及其衰变10
121天然放射系10
122放射性物衰变规律11
123天然本底辐射17
13射线的发生18
131X射线的产生19
132γ射线的产生23
14辐射技术的应用24
15核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技术24
151辐射的危害24
152辐射的防护技术简介25
16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27
161照射量及其单位28
162吸收剂量及其单位30
163剂量当量及其单位30
164照射量与剂量当量的关系32
第2章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4
21α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34
211α粒子射程34
212α粒子与核外电子作用34
213α粒子与原子核作用35
22β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5
221电离和激发35
222韧致辐射36
23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6
231光电效应36
232康普顿效应36
233电子对效应37
234核光电效应37
24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37
241散射38
242吸收39
25α.β.γ射线和中子的相对危害40
251α射线40
252β射线40
253γ射线40
254中子40
26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41
261射线对人体的作用41
262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41
第3章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45
31引言45
32人体生理学基础45
321循环系统45
322呼吸系统46
323消化系统46
33细胞生物学46
34辐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47
341最初的物理阶段47
342物理化学阶段48
343化学阶段48
344生物阶段48
35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48
351生物效应的过程49
352直接作用50
353水分子的电离50
354间接作用52
36辐射的躯体效应52
361辐射的早期效应52
362辐射的远后效应54
37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因素58
371辐射种类58
372剂量59
373剂量率59
374照射方式60
38讨论60
第4章核辐射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及其安全防护62
41辐射育种62
411辐射育种机理62
412辐射育种方法64
413不同诱变剂的比较65
42辐射不育66
421辐射不育基本原理66
422辐射不育技术要点67
43环境保护中的辐射技术69
431废水的辐射处理69
432废气.废物的辐射处理69
44中子源的非辐射应用70
441中子水分计70
442中子活化分析71
45食品辐射处理及其安全性72
451辐射抑制发芽72
452辐射灭菌72
453辐射杀虫74
454辐射改进品质74
46高分子材料的辐射聚合75
461丙烯酰胺等的辐射聚合75
462辐射共聚合76
463复合材料的辐射制备77
47高分子材料的辐射改性78
471辐射交联78
472辐射交联聚乙烯热收缩材料79
473辐射接枝80
474辐射裂解80
48其他应用81
481医疗用品辐射消毒81
482中成药辐射灭菌81
483档案图书辐射杀虫82
第5章核辐射装置系统及其辐射源选择应用的安全技术83
51放射性同位素γ源的一般特性83
511选用的γ源应满足的条件83
512半衰期T1/285
513总活度和比活度87
514γ能量和能谱88
52γ源的结构90
521源元件90
522环状源91
523平面板源93
53辐射源的安全倒装95
531倒源准备工作95
532倒装顺序96
54辐射源的储藏和升降的技术要求与安全操作96
541屏蔽水层厚度的确定96
542储源水井的技术要求98
543γ源的提升系统100
55核辐射装置及其安全计算102
551γ核辐射装置系统及其建设程序102
552设计.施工基本安全要求102
553装置的调试验收安全要求103
554封闭式辐射装置的基本结构104
56小型γ室内装置的合理布置112
561室内装置的平面布局112
562辐照室照射率分布113
563样品照射系统115
57生产性辐射装置的安全技术116
571基本技术要求116
572装置的结构特点117
573生产能力的设计及其安全估算119
第6章核装置的辐射安全防护技术121
61辐射防护的基本问题121
611剂量当量限制制度121
612辐射防护三原则123
613辐射的致害作用124
614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措施125
62辐射源安全防护128
621密封源128
622非密封源136
623非密封源的安全操作139
624操作非密封源时个人卫生措施139
63加速器辐射安全140
631加速器防护设施及其设计要求140
632加速器的安全运行140
633辐射的安全监测141
64同位素辐照装置安全143
641辐射装置安全的重要性143
642中子防护特殊要求144
643辐射装置设计的安全要求147
644辐照室的合理进排风147
645辐射安全联锁系统和设施149
646辐照室的安全运行150
647辐照装置的安全管理150
65辐射环境安全151
651环境辐射与辐射环境评价151
652辐射环境安全管理152
66辐射事故管理和应急措施156
661辐射事故管理的基本原则156
662事故应急计划与准备156
663辐射事故应急响应程序157
67放射性物质运输安全157
671放射性物质分类157
672货包的分类.设计和试验要求159
673货包的试验要求160
674安全运输管理体制161
68放射性废物的处理163
681废气的净化163
682放射性废液的处理164
683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处理167
684放射性废物的储存167
685放射性废物的处置169
69辐射事故的防止和处理170
691核辐射事故与监测170
692辐射源泄漏的预防和处理173
693源架的迫降175
694人员误入事故的处理176
第7章电磁感应与电磁辐射179
71紫外线.红外线及其辐射伤害179
711紫外线辐射及其伤害180
712红外线辐射特性180
72射频及射频辐射181
721射频电磁场与射频辐射181
722射频辐射对机体的伤害作用181
73电磁感应182
731电磁感应182
732电磁振荡183
733电场中的物质变化184
734磁场能量与物质的磁性186
74电磁场与电磁辐射污染187
741电磁场与电磁辐射187
742电磁辐射作用场区分类189
743电磁辐射场强影响参数192
第8章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其防护194
81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194
811电磁辐射在有机体中的传播特性194
812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初级效应196
813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次级效应197
814电磁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198
8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202
821高频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202
822高频辐射卫生标准的动物实验研究203
823微波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和影响205
83射频干扰及感应危害208
831射频干扰感应208
832射频干扰传播209
833其他影响和危害209
84电磁辐射安全控制标准210
841电磁辐射吸收剂量与人体响应210
842电磁辐射作业安全标准211
843电磁辐射居民安全标准216
844射频设备漏场标准217
845工业干扰允许标准217
85电磁辐射防护措施218
851电磁辐射热效应标准计算218
852射频辐射的预防措施219
第9章工业.科学和医疗射频设备辐射污染与防护技术223
91射频设备电磁辐射223
911射频设备电磁辐射的危害223
912射频设备电磁辐射机理225
913射频设备电磁辐射特性分析226
914电机电磁辐射227
915电磁感应228
92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辐射污染与安全防护231
92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过程231
922职业性危害233
923高频电磁场危害的防护措施235
第10章广播.电视和电气化交通电磁辐射污染与防护技术239
101广播电视的电磁辐射污染与危害239
1011广播的电磁辐射污染239
1012电视广播对微波信号的干扰240
1013接收机的无用辐射242
1014中短波电磁辐射的危害244
1015电磁辐射生物防护容许值标准244
102电气化铁道的电磁污染与危害246
1021电气化铁道在无线电频段内产生干扰影响的原因247
1022电气化铁道的电磁辐射频率特性与其传播特性247
1023电气化铁道的主要辐射污染及其后果249
第11章机械射线探伤及其安全防护250
111射线探伤装置250
1111探伤用X射线装置原理250
1112探伤用X射线装置结构250
1113X射线管构造251
1114X射线管回路260
1115X射线发射器263
1116高压发生器265
1117高压电缆266
1118油泵冷却系统267
1119操纵台267
11110X射线机线路268
11111X射线机常见故障的排除和安全维修268
11112常见国产及国外X射线机型号及技术性能270
11113X射线探伤机的选择272
11114射线探伤安全监察273
112射线探伤的防护技术276
1121屏蔽防护技术276
1122距离防护278
1123时间防护278
第12章电磁辐射安全检测与计量技术279
121电磁辐射近区场强测量技术279
1211射频设备漏场水平的测量279
1212近区场工作空间场强测定281
122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场强测量技术287
1221测量仪器288
1222测量方法291
123环境电磁辐射场强实用计算公式301
1231电场强度计算公式301
1232辐射功率密度计算公式302
1233微波天线主视方向下的安全静空距离与建筑物标高的计算公式303
第13章电磁辐射的抑制与安全防护304
131射频设备的漏场抑制304
1311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304
1312设备的漏场辐射抑制307
132屏蔽技术309
1321影响屏蔽效果的若干问题309
1322屏蔽材料的选择311
133屏蔽体的设计316
1331屏蔽体与场源间距大小的关系及其确定原则316
1332屏蔽体的结构设计原则318
1333孔隙的设计319
1334设备屏蔽的实施原则320
134接地与接地系统320
1341接地与接地系统的基本问题320
1342接地程度与屏蔽效能的关系323
1343接地系统结构设计与实施327
135屏蔽室的设计与设计举例329
1351屏蔽室设计329
1352屏蔽室设计举例334
136屏蔽室屏蔽效能的测试336
1361屏蔽室屏蔽效能的表达式336
1362屏蔽效能测试337
1363微波频段检测344
137其他电磁干扰的抑制技术347
1371本振辐射干扰抑制措施347
1372电磁兼容与相互回避349
1373汽车点火系统干扰辐射的防止技术350
138微波防护351
1381减少与降低微波场源的直接辐射351
1382工作地点实行屏蔽或加大场源与工作部位距离——远控351
1383个体防护352
1384加强卫生预防工作352
1385制定安全操作规程,防止误操作352
139建筑物电波干扰及其防止352
1391干扰形态352
1392抑制技术方案352
主要参考文献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