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工程结构损伤原因
1.1.1 概述
1.1.2 工程质量事故
1.1.3 结构的耐久性
1.2 工程结构检测与鉴定
1.2.1 工程结构现状调查
1.2.2 结构检测方法
1.2.3 工程结构鉴定
1.3 工程结构补强与加固
1.3.1 补强与加固特点
1.3.2 补强与加固方法选择
笫2章 工程结构损伤机理及危害
2.1 混凝土结构损伤机理及其危害
2.1.1 混凝土中的钢筋腐蚀
2.1.2 混凝土的中性化
2.1.3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
2.1.4 化学介质的腐蚀
2.1.5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2.1.6 混凝土结构的裂缝
2.1.7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2.2 砌体结构损伤机理及其危害
2.2.1 砌体结构的裂缝
2.2.2 砌体结构的变形
2.2.3 造成砌体承载力不足的原因
2.3 钢结构的损伤机理及其危害
2.3.1 钢结构的稳定问题
2.3.2 钢材的疲劳破坏
2.3.3 钢结构的脆性破坏问题
2.3.4 钢结构的防火与防腐问题
2.3.5 钢结构的其他缺陷
2.4 地基基础损伤机理及其危害
2.4.1 概述
2.4.2 地基失稳对工程结构的危害
2.4.3 土坡失稳对工程结构的危害
2.4.4 软土地基对工程结构的危害
2.4.5 湿陷性黄土湿陷特征及对工程结构的危害
2.4.6 膨胀土地基变形特征及危害
2.4.7 季节性冻土地基变形特征及危害
第3章 工程结构检测技术
3.1 混凝土结构检测
3.1.1 混凝土强度检测
3.1.2 混凝土裂缝及内部缺陷检测
3.1.3 混凝土碳化深度及保护层厚度检测
3.1.4 钢筋种类及锈蚀检测
3.1.5 结构性能检验的荷载试验法
3.2 砌体结构检测
3.2.1 砌体强度检测
3.2.2 砌体缺陷检测
3.3 钢结构检测
3.3.1 钢材强度检测
3.3.2 钢结构探伤
3.4 建筑物沉降和倾斜观测
3.4.1 沉降观测
3.4.2 倾斜观测
第4章 建筑物可靠性鉴定
4.1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
4.1.1 鉴定方法及程序
4.1.2 鉴定的类型
4.1.3 鉴定评级的层次与等级划分
4.1.4 构件安全性鉴定评级
4.1.5 构件正常使用性鉴定评级
4.1.6 子单元安全性鉴定评级
4.1.7 子单元使用性鉴定评级
4.1.8 鉴定单元安全性及使用性评级
4.1.9 可靠性评级
4.1.10 适修性评估
4.1.11 鉴定报告编写的内容和要求
4.2 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
4.2.1 鉴定评级的层次和等级划分
4.2.2 鉴定评级原则
4.2.3 地基基础鉴定评级
4.2.4 混凝土结构鉴定评级
4.2.5 砌体结构鉴定评级
4.2.6 钢结构鉴定评级
4.2.7 组合项目鉴定评级
4.2.8 单元鉴定评级
4.3 建筑结构耐久性评估
4.3.1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
4.3.2 砌体结构耐久性评估
4.3.3 钢结构耐久性评估
第5章 工程结构的补强与加固
5.1 混凝土结构的补强与加固
5.1.1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原理
5.1.2 加大截面加固法
5.1.3 外包钢加固法
5.1.4 预应力加固法
5.1.5 改变传力途径加固法
5.1.6 粘贴钢板加固法
5.1.7 裂缝修补
5.2 砌体结构补强与加固
5.2.1 砌体结构裂缝处理
5.2.2 砖墙的加固方法
5.2.3 砖柱的加固方法
5.3 钢结构补强与加固
5.3.1 构件裂缝处理
5.3.2 连接缺陷及损伤处理
5.3.3 构件锈蚀处理
5.3.4 钢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定
5.3.5 改变结构计算图形的加固
5.3.6 增大构件截面的加固
5.3.7 连接和节点加固
5.4 地基加固与纠偏
5.4.1 地基与基础加固技术
5.4.2 纠偏托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