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

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

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

定 价:¥60.00

作 者: 徐建华,牛玉国 编著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水利水电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6214145 出版时间: 2000-07-01 包装: 胶版纸
开本: 小16开 页数: 296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对九五期间所完成的几项重要研究成果的汇总和提炼。主要论述了黄河粗泥沙的界限与中游多沙区的区域界定,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少粗沙区径流程泥沙的影响及其机理,以有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的影响等。本书可供从事水利和水土保持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科技人员参阅,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中专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徐建华,男,生于1959年5月,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水利系,黄委水文局研究所总工,教授级高工。主持完成水利部科技计划项目“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确定的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面积7.86万km2,已作为治黄基础数据公开发布,并获2001年黄委治黄科技进步一等奖(H2001—3—G01)。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专题的主要完成者,获黄委治黄科技进步一等奖(H97—03—1—G04),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三等奖(S983026-G04)。主持完成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不同降雨条件下河水利水保工程减水减沙作用分析”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2000年黄委治黄科技进步二等奖(H2000—07—G01)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是“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专题的主要完成者,项目获1995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主持完成水利部黄河水沙变化研究基金项目“无定河流域坝地淤积形态及其拦泥参数的研究”,论文获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科委和河南省科协组织的第三届青年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编专著两本:《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及产沙输沙规律研究》、《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径流泥沙影响研究》。参编专著三本:《黄河流域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规律研究》、《黄河流域的侵蚀与径流泥沙变化》、《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五篇参加了国际会议并收入论文集。其中“黄河流域的水库淤积”获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科委和河南省科协组织的第三届青年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减沙效益评估》获水利部首届青年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奖;《近70年来黄河中上游径流与输沙变化》和《“94.8”暴雨后无定河上游坝库调查分析》获河南省水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4年被评为河南省水利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黄河中游环境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降雨、径流、泥沙特征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黄河粗泥沙定界
第一节 黄河粗泥沙概念
第二节 泥沙颗粒分析资料的改正
第三节 三门峡库区及下游河道淤积物粒径分析
第四节 黄河粗泥沙定界论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黄河中游多少粗沙区区域界定
第一节 区域界定的原则、方法与指标
第二节 全沙及粗泥沙资料的计算
第三节 黄河中游泥沙分布规律及其变化
第四节 区域界定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各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机理探讨
第一节 梯田蓄水拦沙机理
第二节 坝库工程的蓄水拦沙机理
第三节 林草措施蓄水减蚀机理
第四节 水保耕作法蓄水减蚀机理
第五节 灌溉引沙
参考文献
第五章 黄河中游水利水保工程对径流泥沙的影响分析方法讨论
第一节 水文法
第二节 水保法
第三节 水文水保混合法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减少作用水保法研究成果分析
第一节 水土保持措施量评述
第二节 80年代水保措施减沙指标分析
第三节 水利水保措施减沙作用分析
第四节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水利水保工程对黄河中游多少粗沙区径泥沙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概况
第二节 黄河中游多沙区实测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第三节 不同降雨条件下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减水减沙作用分析
第四节 结论及存在问题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河龙区间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的影响
第一节 河龙区间突发性暴雨成因分析
第二节 河龙区间洪水特性
第三节 水利水保工程对暴雨洪水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