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及实践应用。全书共分2篇6章,从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清洁生产基础知识、清洁生产审核基本理论、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清洁生产审核案例、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及绿色化学原理和技术。书中汇集了国内外对清洁生产、绿色化学原理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实践实例,资料丰富、可靠,对从事清洁生产、绿色化学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人员有较大参考价值,也可供环境、化学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本书前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人类在从事生产活动过程中创造了财富和文明的同时产生的危害与灾难。在频频发生的灾难面前人们已清楚地认识到:不发展要受穷,而发展中不注意解决污染问题则要受罪,发展中国家再也不能重走发达国家已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证明: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从设计规划到管理都能够将物质和能量的消耗降到最低,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减至最低,或者通过改进工艺设计,使废物转化为无害物(无害化)或有用物(资源化),则可能在少或不造成污染的情况下制造出产品,创造出财富。人们把这类既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明的需要,同时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措施称为清洁生产。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最有革命性的变革,是治理威胁人类生存安全与质量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清洁生产的产生与应用是时代的要求,是世界工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是21世纪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也是我国在未来建设和发展中重点推行与实施的一项重要国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与速度的扩大与加快,环境保护与生态安全被放在重要位置加以重视。作为实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的清洁生产,理所当然地受到国家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各行各业的推崇。近十几年来,清洁生产在我国已经从书本上的概念走进了规划、设计生产的实施,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提出清洁生产以来,我国政府便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当年国务院批准的《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就提出了在新建项目中要尽量使用能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工艺。1993年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工业污染防治应从末端治理向控制生产全过程转变,实现清洁生产。在其后的几年内,清洁生产这一全新的理念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理解、认识,并进一步被推行。1997年国家环保局在《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力争到2004年建成比较完善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了完成这一宏伟目标,国家最高层显示出巨大的决心与魄力。2002年6月29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以立法这一最强有力的形式促进清洁生产在全国各行业的实施。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变革,而且在我国的法制建设史上也应该写下浓重的一笔。作为一项国策、一种新型的生产模式,清洁生产以及随其伴生的绿色技术应该在最少的时间内,在更大的范围内使更多的人熟悉了解它,推广使用它,进而不断地完善发展它。作为从事环境科学教学研究及管理工作者,我们对清洁生产及绿色技术的应用将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有较深刻的了解,我们自觉有责任将清洁生产这一荫及子孙万代的事业让更多的人有更系统的了解。特别是应该将我国近年来的清洁生产案例加以收集、整理,并在清洁生产理论的框架之下加以分析、推介,这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在这样一个思想指导下,我们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由于缺乏足够的文献资料可借鉴,有些清洁生产的案例也不是十分成熟、有代表性,只可作为参考。但是如果通过我们的劳动与努力,能为清洁生产与绿色化学的理论与应用的发展添一砖一石,那将是我们莫大的欣慰与自豪。本书的上篇清洁生产原理与实践由李川(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关伟(辽宁大学)、刘翠玲(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李垒(辽宁大学)执笔,下篇绿色化学原理与实践由关伟、葛春华和景奎(辽宁大学)执笔。全书由臧树良(辽宁大学)统稿。本书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同行发表的论文与专著,在此向他们深表谢意。同时对王恒、汪林同学在文字加工方面的工作表示感谢。由于编者学识及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