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比较文学作为跨文化的文学对话,首先应该录找二者的共同话语,否则,对话就没有契合点,就会各说各的。本般来讲,文明之间的碰撞、冲突与交融,有一个规律性的过程,即从一厢情愿的生搬硬套到较为客观的对话与比较。要穿越异质文化差异的鸿沟,建立一个系统中西比较文学架构,同时又不流于空疏,几乎和嫦娥奔月的神话一样飘渺,然而今人在月球上漫步,激励着笔者的空索。【作者简介】高旭东,1960年6月出生。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在《文学评化》、《外国文学评论》、《中国比较文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80多篇,专著有:《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1989)、《文化二十一世纪冲突》(1994)、《鲁迅与英国文学》(1996)、《五四文学与中国文学传统》(2000)、《走向二十一世纪的鲁迅》(2001)、《比较方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2002)、《中西文学与哲学宗教》(2004)、《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2005)等,合著《孔子精神与基督精神》(1989)和《审美教育新论》(1997)等,主编《世纪末的鲁迅论争》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