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风骚比较新论

风骚比较新论

风骚比较新论

定 价:¥25.00

作 者: 李金坤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诗歌词曲

ISBN: 9787210033042 出版时间: 2005-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91 字数:  

内容简介

  (三)南北文化交融说。东汉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分别看到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对《楚辞》的影响,但主要倾向于北方文化,故王逸还未真正明确南北文化影响说之概念。较早确认楚辞文化中具有南北文化因子的是南朝齐梁时期的刘勰。他认为屈原《离骚》等作品中既有同于北方文化经典的四个方面,又有异于北方文化经典而含有南方本土文化的四个方面,屈原《离骚》是“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伟大作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刘勰的《辨骚》篇因此而成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全面评价《楚辞》的理论批评文章。此后,王国维、鲁迅等人都是南北文化交融说的代表者,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程千帆等《程氏汉语文学通史》等,都坚持南北文化交融说。此说从根本上纠正了北方文化影响说和南方文化影响说的偏颇之处,既看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又看到本土文化的作用,比较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较为楚辞学界所认同。(四)四方文化聚合说。此说的倡导者为萧兵。他认为楚辞文化是以南楚巫文化为主体,同时又吸收了东夷、西夏、北狄文化的营养成分,是一个八面来风的多元结晶体。这一观点有助于拓宽人们楚辞研究的视野,从而体现出楚辞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但作为楚辞学者的萧兵,他所喜好与擅长的是从民俗神话学的角度来破译楚辞文化的神秘密码,使屈原的作品几乎成了一部民俗神话的汇集本。这样,自然也就淡化或忽略了作为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主体精神。此外,萧兵对楚辞文化的破译,不像弗雷泽《金枝》中那样的田野考察与实证研究,而大多侧重于理论的推导与逻辑的演绎,其结论的可靠性亦就难保不成问题。(五)泛太平洋文化影响说。泛太平洋文化影响说,是一种学术视野超越国界的更为广阔的楚辞学理论。代表人物为“剑桥学派”中的一些港台学者如苏雪林、何铸章、凌纯声、饶宗颐等,他们企望为楚辞文化寻找一个统一的民俗文化背景,使楚辞文化研究能够直接与世界文化学术研究接轨,其愿望无可厚非。但此说之论者们,多缺少充分的科学实证依据,往往在理论阐述方面打转,观点虽新,其结论大多难以服人。再说,世界各民族文化习俗在他们早期社会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既然这样,那么,以原始社会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特征来解释楚辞文化中出现的泛太平洋文化现象,就未免有削足适履、生搬硬套之嫌。(六)南楚巫文化与战国士文化融合说。陈桐生倡导的这一观点,实际上仍属于南北文化交融说的范畴。他从南楚巫文化的浪漫主义风格与战国士文化的平治天下的时代精神的结合方面,归纳出楚辞文化的特征,即: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巫术神话与士文化精神的统一,自由大胆的想像与火辣激情的统一。此一说强调了楚辞文化的近源——战国士文化,却忽略了楚辞文化的远源——夏、商、周文化及春秋诸子文化,难免求近舍远之弊。P56-57

作者简介

  李金坤,1953年生,江苏金坛市人。系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江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高教二十余年;在《文学遗产》,《文献》、《文史知识》、《中国文化研究》、《学术研究》、《人文杂志》、《诗经研究》(韩国),台湾《经学研究》、香港《亚太语文教育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参著二十余部,计三百万字;获国家、省、市各级社科论文优秀成果奖二十余项。

图书目录

序 褚斌杰
导论
第一章 “风骚”并称与南北文化之关系
第二章 楚辞文化渊源综论
第三章 中原文化影响楚文化六论
第四章 《风》《骚》承传关系论略
第五章 《风》《骚》忧患意识原论
第六章 《风》《骚》山水美意识演进论
第七章 《风》《骚》自然生态意识发微
第八章 《风》《骚》龙凤文化寻踪
第九章 《风》《骚》梦幻描写审美
第十章 《风》《骚》“弃妇情结”探赜
第十一章 《风》《骚》体制异同论
第十二章 《风》《骚》比兴艺术演变论
附录
一、刘勰诗经观平议
二、刘勰楚辞观简论
三、《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
四、释“复关”
五、《硕鼠》并非祈鼠的祝词
六、《硕鼠》终究不是祈鼠的祝词
七、关于《诗经·颂》诗评价的几个问题
八、“杨柳”牵别情“雨雪”添哀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