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文学,已由久远的往昔,发展到了2l世纪开端的今天。 中华文学是由56个兄弟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的文学共同组成的。56个民族的文学,无论各、自如何发生,怎样沿革,彼此的传统形态又有多么显著的不同,却都对祖吲及人类的文学宝库有着不容替代的贡献。 '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56个兄弟民族中,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有着相对独立形成的经历,也都有过分明受到他民族影响的记录。各民族文学的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往往为研究者所特别关注。 在各个民族的原初阶段,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空间的隔绝封闭,以及不同民族社会相互之间的客观屏蔽,加之民族语言及文字的彼此独立存在,文学是可以在一个相应的时期内,享有民族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全方位个性发展条件的。也就是说,单民族的文学在此种状态下,尚可以有效地游离于他民族文学的种种影响力,回避与他民族文学的一切关联,保障自我在本民族特有文化的既定轨道上从容展开。然而,这种单民族文学不为其他民族文学所作用的十足个性化的推进,往往又是不大靠得住的,更是难以维持久远的。文学作为诸民族之间精神文化互相接触过程中尤其易感的部分,常常会在不同民族之间颇不经意的过从当中,便身不由己地感染了以至于接种上对方的某种基因。今天,当人们面对着我国56个现存民族以及许多个已被历史尘埃埋没了的过往民族那些浩若烟海的文学资料,想要从中拣拾出哪怕是少量的可以确认不曾受到过其他民族丝毫影响或者浸染的作品,都是不大可能的。正像"金无足赤"一般,在亘古而今愈来愈见出整合趋向的中华多民族文学交流进程中,几乎可以不再指望会辨认出某一民族的某一作品,还属于纯而又纯的"单一基因"的民族文学标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是对迄今为止多民族文学交流结果异常恰当的设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