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中国古代史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中国古代诗学意义生成模式探微

定 价:¥24.00

作 者: 李春青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
标 签: 理论

ISBN: 9787301094068 出版时间: 2005-09-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字数:  

内容简介

  世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着、发展着。我们研究着的专业———文学理论———也是如此。回想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对“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宪法性”口号产生了极大的反感,急于摆脱文艺的“他律”的束缚。我们开始热衷于文学的审美特性的研究,热衷于主体性的研究,随后又开始热衷于文学语言的研究,“自律”的研究成为时尚。可以说在文学理论这个园地里先后出现了“审美论转向”、“主体性转向”和“语言论转向”。实际上当我们实现这种“转向”之时或之前,西方的文学理论批评界,则开始了另一种“转向”,那就是文学研究的“文化”视野的勃兴。西方文论向文化视野转移,有其自身的原因。资本主义越是发展到晚期,自身的社会问题就越多。如种族冲突、阶级冲突、性别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冲突、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冲突、工业化与自然的冲突等等,都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严重问题。人们已经对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新批评”和五六十年代的结构主义文论感到不满足,因为他们主张文本绝对“自律”,以隔绝的眼光关注文本自身,就艺术谈艺术,就形式谈形式,完全脱离社会与现实,使读者无法从他们的笔下看到时代的面影和现实中的紧迫问题。

作者简介

  李春青,生于1955年9月28日,汉族,北京市人。文学博士。现为痃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专职研究员,文学院文艺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外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会理事。有著作多种。目前主要从事文学基本理论、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与古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相关图书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

图书目录

    目录
   结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文化意义
   上编 观念分析
   第一章 子学时代的诗学观念
   一 文化话语权力的转移
   二 处于主体与功能之间的士人阶层
   三 子学时代文化意义的生成模式
   四 诸子之学的几种基本价值取向
   五 子学时代的诗学观念(上)
   六 子学时代的诗学观念(下)
   第二章 经学与汉代诗学
   一 汉代士人社会境遇的改变
   二 汉代统治者对士人阶层的态度
   三 汉代士人两面性的文化策略
   四 经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
   第三章 玄学话语向诗学话语的转换
   一 魏晋六朝士族文人心态
   二 魏晋玄学之基本旨趣
   三 玄学语境中的诗学观念
   第四章 道学与诗学
   一 “体用”论的阐释模式
   二 “体用”论模式在诗学上的运用
   三 诗文审美特性的把握
   四 两种意义生成模式之关系
   中编 范畴分析
   第五章 “文”与“道”
   一 “文”之内涵的历史演变及其所表征的文化意义
   二 关于“文”与“道”之关系的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六章 “自然”与“丽”
   一 “自然”作为一种诗的风格境界
   二 “自然”作为一种人生理想
   三 “自然”范畴的认识论内涵
   四 “丽”范畴的含义及其演变
   第七章 “情性”与“意”
   一 “情性”内涵辨析
   二 “吟咏情性”所负载的诗学本体论的观点
   三 “以意为主”与宋代诗学本体论的基本倾向
   四 “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的比较“
   五 两大诗学本体论观点产生的原因
   下编 文本分析
   第八章 诗人言愁,所愁何事
   第九章 心中之景与眼中之最
   第十章 宋诗与唐诗究竟何异
   第十一章 宋词的兴起与宋代士人人格结构之关系
   第十二章 《水浒传》的文本结构与文化意蕴
   第十三章 在历史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
   第十四章 《西游记》的文本分析
   第十五章 《红楼梦》文本意义及其生成模式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