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评论与研究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

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

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

定 价:¥29.80

作 者: 季羡林著;王树英选编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印度

ISBN: 9787801879639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62 字数:  

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合起来占了其中一半。人类总共创造出了四个大文化体系,而中印各居其一,中印合起来,可以说也占了人类文化宝库的一半。中印两大文化体系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圈,对人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两大文化体系在世界上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崇高的价值。它们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夺目的光辉,起源之早,延续时间之长,覆盖面之广,生命力之强,门类之多,影响之大,可谓世上罕见。两大文化圈之间,又相互学习和影响,又促进了彼此文化的发展。正是,文化交流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几十年来,季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广泛,加之勤钻研,他在语言学、佛学、历史学、文学、文化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都卓有建树,但他用心最多、成就最大的则是对印度学的研究。在印度学研究方面,他对印度的语言、历史、文学、文化及中印文化关系史等方面有独到见解,成就斐然。因此,印度著名的瓦拉那西大学授予他最高荣誉“褒扬奖”、印度文学院授予他“名誉院士”。中外文化交流也是季羡林先生一贯重视的,与上述几个研究领域有关,内容相当广,研究的时间也相当长,但重点还是在中印文化交流方面。当然,他的研究“还旁及中国与波斯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季先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演说和不同的著作中,对中印文化交流都有精辟论述,这类文章都分散在不同的书中,他的著作如“山”,读者想一一查找有关内容,费力耗时,也许不便。为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和方便读者,今天,我把他的一些有关文章收集整理,精选25篇,汇集成册,经季先生同意,命名为《季羡林论中印文化交流》,一并发表。我想,这相文集不仅有利于中印友谊的不断发展,而且对中印文化交流会起到积极作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季羡林(1911.8.6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山东清平(今临清)县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西语系。194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194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外国语言文学评议组负责人,第二届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中国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南亚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东文语言文学系教授、主任,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亚非学会会长,语言学会会长。1978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1994年4月当选为澳门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是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对印度中进语言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的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印度中世语言形态学方面,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小乘佛教大众部说出世部律典《大事〉偈颂所用混合梵语中动词的各种形态特征,著《〈大事〉偈颂中限定动词的变位》(1941)一文。在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方面,论证了原始佛典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它所使用的语言是中世印度东部方言古代半摩揭陀语。主要译著有《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印度简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印度古代语言论集》、《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罗摩衍那初探》、《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等,翻译了:《沙恭达罗》、《优哩婆湿》、《罗摩衍那》、《安娜·西格斯短篇小说集》、《五卷书》等,散文集有:《赋得永久的悔》。主编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会"成立。

图书目录

序言
编者的话
季羡林简介
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
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在“东方文化系列讲座”上的报告
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对于文化交流的一点想法
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
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是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
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西域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兼评美国梵文学者佛兰克林·爱哲顿的方法论
三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梅咀利耶与弥勒
印度文学在中国
中印友谊的又一象征
——在印度政府赠送北京大学
泰戈尔铜像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佛教的倒流
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
印度文化特征
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
在印度文学院授予名誉院士学衔仪式上的演说
东方文化要重现辉煌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