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地方史志周恩来画传

周恩来画传

周恩来画传

定 价:¥78.00

作 者: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治/军事家

ISBN: 9787220070136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42 字数:  

内容简介

  我对于周公向来是心悦诚服的。他思考事务的周密有如水银泻地,处理问题的敏捷有如电火行空,而他一切都以献身的精神应付,就好像永不疲劳。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劳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触,他的全部心身便和上了发条的一样,有条有理地又发挥着规律性的紧张,发出和谐而有力的律吕。——郭沫若可以说我们两个人一见如故。他话不多,但却常能一语中的,见识非常广。因此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很对脾气,像老朋友一样彼此敞开了胸怀。——张学良周恩来将军是一个很厉害的谈判者,一个吸引人的谈判者,也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谈判者。总之,是我遇到的一个最能干的谈判者。一——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周的仪表给人的印象是待人热情,开诚布公,善于自制又显然充满激情。周的机敏胜过我、所认识的任何一位世界领导人,而且明显带有中国人性格的特征。周还有一种罕见的本领,就是对细小的事情非常留神,但又不被琐事所缠住。他的精力充沛得惊人。——理查德·尼克松他是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精通哲学、熟谙往事,长于历史分析,足智多谋,谈吐机智而有风趣,样样都卓越超群。简而言之,我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中,周恩来是其中之一。——亨利·基辛格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儿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一个不朽的名字。在他的身上,凝铸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工人阶级的优秀品格。他的崇高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经成为推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江泽民本书分六个部分,122个专题,对周恩来波澜壮阔、光辉伟大的一生进行了真实、生动、形象的再现,浓墨重彩地突出了周恩来的历史功勋、卓越能力、高尚品德、人格魅力和远见卓识,对他的事业、生活、爱情、家庭、亲友等情况也有真切感人的描绘。本书不同于其他介绍周恩来的图书不一样的地方,一是内容最丰富、最全面、最权威,一代伟人的风范在书中得到了几近完美的展现;二是收录图片最多,1000幅图片几乎涵盖了周恩来一生的每个时间段、每项重要活动,许多首次发表的图片十分珍贵;三是制作精美,本书的每幅图片都经过了著名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国内顶级企业的实力保证了本书精美的印装质量;四是收录的大量周恩来本人以及他的战友、同志、亲人的回忆,使周恩来的形象通过若干具体的历史片断而显现得更加真实,更加鲜明。

作者简介

暂缺《周恩来画传》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一八九八——一九二七)
童年
从淮安到东北
在南开学校
东渡日本
在五四运动中
旅欧入党
在黄埔军校
结婚
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第二部分(一九二七一一九四五)
领导南昌起义
出席中共六大
坚持白区斗争
指挥第四次反“围剿”
在遵义会议上
与张学良肤施会谈
调停西安事变
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
开辟国际统一战线
出席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云岭之行
在莫斯科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书写红岩春秋
出席中共七大
第三部分(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重庆谈判
领导蒋管区民主运动
转战陕北 
协助毛泽东指挥大决战
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迎接宋庆龄北上
主持和平谈判
筹组新政协
第四部分(一九四九——一九五六)
筹建政务院
主持对外建交
稳定经济形势
领导救灾治水
出访莫斯科
参与决策和指挥抗美援朝战争
参与领导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为航空事业奠基
主持编制“一五”计划
声明总有一天我们要收回香港
关怀班禅大师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出席日内瓦会议
描绘“四化”蓝图
筹划发展原子能事业
参加亚非会议
争取钱学森回国
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
既反保守又反冒进
第五部分(一九五六——一九六六)
主持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创造民族团结合作的范例
介绍程砚秋入党
协助毛泽东指挥炮击金门
接见特赦战犯
提出“八字方针”
解决粮食问题
到邯郸调查
夜访新侨饭店
提倡“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
为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三到大庆
主持中法建交谈
担任《东方红》的“总导演”
宣布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在邢台地震的日子里
第六部分(一九六六——一九七六)
“老革命遇到新问题”
亲拟特殊的保护名单
保护部长们的“避难所”
坚持“抓革命,促生产”
在工交座谈会前后
维护交通大动脉
支持“二月抗争”
顶住“揪陈”和外交部“夺权”恶浪
与柯西金北京机场会
面对庐山风云
推动“乒乓外交”
处理林彪事件
领导批判极左思潮
批准“四三”引进方案
接待尼克松总统
推进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放”老干
促成邓小平复出
与毛泽东长沙决策
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
支持邓小平整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人民的怀念
附录
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