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明清之际的历史人物,常常会面临尴尬的局面。甲申年(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自缢,明亡。清军入关问鼎中原,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其后有隆武政权,鲁王监国、永历朝廷,史称"南明",一直延续到南明永历政权覆灭之时的1662年。历史的吊桅在于,历代史书都把明朝的覆亡定于1644年,而非1662年。相对照的是,南宋在临安沦陷之后,宋蒙(元)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至1279年崖山之战宋室覆亡,延续40多年。公元1279年2月,南宋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门海域(今属江门市)展开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五十余万,动用战船两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战船沉没,海上浮尸十万,大臣陆秀夫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投海而死,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为什么史学界将南宋灭亡的时间定在崖山之战的1279年,而明代灭亡的时间却定在1644年北京失陷,崇祯皇帝自缢?1279年崖山之战标志着南宋灭亡,南明永历政权覆灭的1662年为什么不标志着明朝的灭亡?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史家似乎并不认为南明政权是明朝的正朔。但南明既不是割据政权,也不是匪伪政权,也不是伪僭政权。历史的吊桅极大地影响了对相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本书的主人公施琅就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