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及哥伦布都是十五世纪着名的航海家,前者横渡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把明朝的国威宣扬四海;后者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写下了航海史上光辉的一页。两位名垂千古的航海家,分别来自语言和文化迥异的国度,他们何以会有着相同的志向?是甚么驱使他们展开传奇之旅?中西方的海上争霸,到底谁胜谁负?《郑和VS哥伦布》一书从不同方面比较两位伟大航海家。第一篇「动机篇」阐述了二人航海的动机:郑和奉皇命向外宣示国威,因此他的旅程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反观哥伦布,原来他航海是为了圆自己的寻金梦!欧洲王室支持哥伦布远航,则是为了土地、殖民和财富。虽然二人航海的动机截然不同,但是同样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篇「历程篇」比较了二人的航海路线、船队规模、物资准备和航程所达最远的据点。郑和的船队由二十艘巨型帆船组成,最大的一艘排水量达一千吨,船员则有二万多人。船队的物资供应充足,更有太医和翻译员随行。相比之下,哥伦布的船队明显逊色。他们只有三艘船,八十八名船员,最大的船排水量不过一百吨,而且物资短缺的问题时有发生,超过八成船员在航程中因病死亡。郑和有如此先进完善的船队,扬威海外殊不为奇;但哥伦布在物资和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究竟怎样发现新大陆?第三篇「影响篇」分析了两位航海家对后世的影响。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中国人史无前例的创举,但中国的统治者并没有继续开拓航海事业。因为后继无人,中国的航海业在郑和之后便渐渐萎缩。反观欧洲的王室和贵族,他们在哥伦布的影响下纷纷加入航海事业,继续向美洲和亚洲进发,寻找殖民地和财富。到底是甚么原因使中国君王把这个「海上金矿」拱手相让予西方国家呢?最后一篇「记忆篇」是后人对两位航海家的评价。虽然郑和的航海事业后继无人,但却赢得中国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赞誉。印尼、马来半岛和菲律宾时至今日也有纪念郑和的活动。他不但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甚至被东南亚华人或当地的原居民奉为华族神祇,被尊称为「三宝公」;反观为欧洲远航事业掀起序幕的哥伦布,目前在美洲尚未发现当地人为他建立纪念碑。究竟郑和有何能耐,真能使「四夷膜拜」?书中有大量图片,展现了十五世纪中西船队的规模,以及东南亚、美洲和非洲等地未开发时的面貌。综观四个回合,郑和与哥伦布各有所长,究竟东西方航海之父谁较优胜?读毕此书,你或许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