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出生于名门望族,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五岁有背诵唐诗数百首,六岁开始系统学习四书五经,十四岁前后纵观说部、集部、兵家学和杂史等。康有为是一个极具政治抱负的人,三十岁即向光绪帝上书了一篇长达六千字的奏折,提出变法维新的建议,以后又数次上书,终因变法挫败而亡命日本。康有为的这种政治信念,同样也反映在他的艺术观中。在他所著的足以在中国书法史上傲世的长篇巨制《广艺舟双楫》中,和盘托出了其卑唐尊魏、力纠时弊的变革理念。他以过于偏激和苛刻的观点力贬帖学,进而大力宣扬魏碑之美,倡导碑学,这在客观上为当时大兴魏碑的注入了一支强心针。基于这样的理念,康有为的书法创作也必然纳入了一条追求宏肆寄崛的轨道。尽管他早年亦曾涉猎唐碑,于“干禄体”下过不凡功夫,但此时的他,却独钟于魏碑。近人马宗霍云:“南海书法想在六朝中脱化成一面目,大抵主于《石门铭》,而以《经石峪》、《六十人造像》及《云峰山石刻》诸种参之。”所作体势恢宏,笔力雄强,字态朴厚,气格开张,具有一种艺术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