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好施,把钱用在最需要钱的地方 也许是作为基督教徒的良心发现,也许是数不清的金钱已经让洛克菲勒感到了满足……但是无法否认洛克菲勒在退休前后令人不可思议地从往日的 “垄断独夫”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慈善家。总之,慈善事业成了洛克菲勒退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金钱,也许他的两段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他身上所发生的这种令人无法理解的变化: 我研究,人有钱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能使他们花够了钱得到真正的等价物,那就是培养一种乐趣,把钱花得足以令人满意的效果。 我确信,有大量金钱必然带来幸福这一假设是错误的。极富的人正像我们其他一切人一样,假使他们因为有钱而得到快乐,它来自能做一些使自己以外的某些人满意的事。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开始超过100万美元,因为向这个亿万富翁求助的要求蜂拥而至。洛克菲勒开始把他那逻辑严密的头脑运用到这个新事业上,力图找到捐钱的一种制度或者说管理原则。他在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彻底解决了这个难题。 洛克菲勒的第一笔巨款用于资助教育,在1889年,洛克菲勒拿出60万美元建立一所新的芝加哥大学,在以后的10年,捐款总额是3470万美元,23年后,即1912年,捐款高达4500万美元,除了对这所教会大学的捐助,洛克菲勒还捐赠过数量可观的钱给黑人事业,特别是捐赠给南方浸礼会办的学校,其目的是“在美国国内不分种族、性别或信仰地促进教育”。1903年,通过洛克菲勒和他儿子的共同努力,成立了普通教育委员会,以更好地体现“促进教育”的宗旨。 洛克菲勒用在慈善事业上的第二大款项便是医疗卫生事业。在当时美国没有医疗研究中心,他于1901年利用20万美元的赠款协助成立了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该研究所在控制流行性脑膜炎、黄热病、寄生虫病、狂犬病和梅毒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在细菌学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研究上有突破进展。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因为科学家们的卓越成就获得了12项诺贝尔奖,比任何同类研究所获得的都多,还是全世界设备最好的研究单位,洛克菲勒在研究所改进设备和扩展研究的工作上投资上千万美元。 在洛克菲勒退休以前,他不可能像搬入波坎铁柯庄园以后的日子那样,把大部分精力用于慈善事业,当苦于处理捐款,压力大得叫他应接不暇的时候,洛克菲勒发现了一名新同事,足可以帮助他在捐款方面做接待和调查工作,这个人就是多利克·T·盖兹。 盖兹是一个浸礼会牧师的儿子,出身贫困,他毕业于堪萨斯大学,在接受牧师圣职和浸礼会教育社秘书长之前,曾在银行做过工作,也当过中间商,他有主见,且精力充沛,博得了洛克菲勒的钦佩和信任。1891年的一天,盖兹和洛克菲勒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后,他便成了洛克菲勒的财产管理人,承担处理金融方面的事务。 P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