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南宋王应麟作,明代以后至民国初期屡有增补。涵盖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伦理道德,言简意赅,非常方便儿童诵习,堪称“蒙学之冠”。《百家姓》北宋初年问世,作者不详。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易学好记,颇具实用性。《千字文》南朝梁周兴嗣作。短短千字,字不重复而能做到包罗万象叉颇具文理,难能可贵。《弟子规》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作。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是启蒙养正的最佳读物。《治家格言》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清初朱柏庐作。以“修身”、“齐家”为宗旨,用五百余字总结了古人治家之道,集儒家为人处世方法之大成。《增广贤文》成书于清代中叶,作者不详。用有韵的格言、谚语与文献佳句讲述为人处世之道,许多语句在民间广为流传,向有“学过《贤文》会说话”之说。《笠翁对韵》清康熙年间李渔(号笠翁)作。内容广泛,按韵分编,声调和谐,音韵铿锵,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幼学琼林》明代程登吉作。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鸟兽花木,分门别类,以次编排,易读易诵易记,是文学、历史及自然科学的经典蒙学读本。古来有“学好《琼林》走天下”之说。《大学》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书成于秦汉之际。《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通篇围绕“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中庸》传为战国子思所作,书成于秦汉之际。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是道,是宇宙的本来状态,是一种高度和谐、完美的境界。该书所提倡的理念对中国人的性格形成起到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论语》是孔子的门人及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共20篇。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其中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孟子》孟子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凡7篇,计261章。采用语录体裁,文辞铺张扬厉,情感激越奔放,语言浅近流畅,寓意深刻,气势磅礴。内容主要论述孟子倡导的“仁政”、“王道”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春秋时期经孔子编辑整理删定,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易经》又名《周易》,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根。通过神秘的“占筮”外衣,蕴蓄深邃的变化哲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