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要做别人不想做和不能做的 在联想初创之际的1985年,柳传志和联想集团的创业者们对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并不清楚。他们也交过学费,经受挫折之后才觉得应该搞明白再干。他们也曾试过搞一些短平快的项目,尽快积累资金,但由于缺乏经验,20万元的创业资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骗去了一大半。 后来他们卖过彩电。因为当时彩电是紧俏产品,于是他们几经周折从电视机厂搞来一批彩电,加价之后再卖出去。因为不懂得计算成本没有把该纳的税金加到售价里,卖完以后税务部门上门征税,最后一算账,赔了。于是又从邻近的农村买来一些萝卜之类的蔬菜,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门口,卖给下班回家的职工,知识分子脸皮薄,做买卖怕被人看见,只在远处守着。他们也卖过旱冰鞋和电子表。就这样,最终才把卖彩电的亏损补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之后,柳传志他们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干什么。 当时,电脑刚刚进入中国内地,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基本处于发达国家向中国进行简单的产品输出阶段。而当时由于刚刚改革开放,中关村林立的电脑公司大多数以贸易为主,从国外进口电脑,然后再加价卖出去,一台 286电脑零售价4万多元人民币,可以赚2万元利润。 柳传志他们心想,自己是研究计算机的,与纯粹民办的企业相比他们有官方的背景,身后还有一个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他们当然应该做电脑。 既然瞄准了电脑这一方向,就应该坚持走下去。因此,从那时开始,柳传志就始终把企业的发展战略定位于计算机领域,目标是成为长期的、大规模的高科技企业。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面临严重的竞争危机,还是面对国内暴利的房地产热、炒股热,联想都心无旁骛,一步一步地向目标逼进。 在结合市场并分析自身之后,柳传志和创业者们有了自己清晰的思路,他们认识到公司的优势在于自身的技术。所以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机的买卖上,而这正是当时国内众多的计算机企业所乐此不疲的。柳传志说,我们要做别人不想做和不能做的,于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条路——计算机服务。 恰好这时候中国科学院进口了500台IBM计算机配给其下属的上百家研究院。得知这一消息后,柳传志和现在的常务副总裁李勤天天跑中国科学院。当时有很多其他的公司也在争这笔业务,但是,李勤他们开出的超低价格无疑具有更大的竞争力,而且新技术公司有很多人曾经参与过我国大型机的研制,技术力量很强,加上这些人不懈的努力,一趟一趟地跑,终于感动了中科院,于是科学院把这500台计算机的验机、培训、维修的业务交给了他们。 就这样,那两间简陋的小平房迎来了第一桩大生意。500台计算机把两间小屋堆满了,由于场地小,排不开,只好腾出一间屋子验机。其他人便都挤在另一间小屋里办公。这笔业务做得非常不容易,做完之后,扣除3%的成本,只剩下1%的利润,但是,由于李勤他们服务、培训等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用户的好评,最终把他们的服务费涨到了7%。于是,终于挣到了公司的第一笔巨额利润——70万元。 赚这笔钱主要靠的是技术,是以验机、培训、维修机器等为主要服务内容,采取出卖技术劳动力的方式赚取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不需要很多投资,而他们出卖的技术是国家几十年投在他们身上的成本,不需付费,这可能是新技术公司积累资金的最好方式。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柳传志他们终于掘得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