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财政、金融金融/银行/投资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

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

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

定 价:¥30.00

作 者: 杨有振等著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金融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928757 出版时间: 2002-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页数: 526 字数:  

内容简介

  以开放为背景,深入探讨中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成为本书的逻辑起点。就研究方法而言,本书主要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逻辑分析与数理分析相结合等方法,部分章节还使用了博弈论和系统论工具。借助这些研究方法和工具,我们不仅从历史的角度、辩证的原则和逻辑的方法对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而且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需要郑重说明的是,本书是多位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虽然在着笔之前,我们一起对研究提纲进行过仔细推敲,在研究过程中也曾反复交换过意见,但是,鉴于每位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存在着差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也有所不同,因此,各章节之间可能存在着观点、逻辑和结论方面或多或少的差异。

作者简介

暂缺《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金融开放:创新与监管目录
导论
金融开放的基本面
金融创新.风险与危机
金融博弈.有效监管与国际合作
开放经济与金融运行
1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历史经验
1.1金融对外开放的世界潮流
1.1.1金融对外开放
1.1.2对外开放视角中的金融全球化
1.1.3金融对外开放的经济学分析
1.2发展中国家金融对外开放的得失
1.2.1从金融抑制走向金融对外开放
1.2.2金融开放的渐进式和激进式
1.2.3以韩国为例:金融自由化模式
1.3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历程与评价
1.3.1开放的帷幕渐次拉开
1.3.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期间
1.3.3乌拉圭回合之后
1.4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经验总结
1.4.1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4.2渐进性金融对外开放的中国范式
1.4.3要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
2中国金融持续对外开放
2.1金融可持续发展与对外开放
2.1.1金融可持续发展
2.1.2中国金融持续对外开放中的障碍
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金融服务贸易对外开放
2.2.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
2.2.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证券业对外开放
2.2.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
2.3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步骤
2.3.1货币的自由兑换境界
2.3.2对资本项目实施管制的弊端
2.3.3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
2.4中国金融持续对外开放的逻辑演进
2.4.1金融产业和市场
2.4.2着眼于金融持续对外开放的制度安排
3经济金融化与金融效率
3.1经济金融化趋势.缘起和特征
3.1.1经济金融化趋势
3.1.2经济金融化缘起
3.1.3经济金融化特征
3.2经济金融化程度衡量
3.2.1金融经济相关性
3.2.2金融相关率比较分析
3.3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
3.3.1金融服务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
3.3.2金融作为经济增长要素的贡献
3.4金融资源配置与金融效率
3.4.1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
3.4.2开放经济中的金融效率
3.4.3提高中国金融效率的途径
4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4.1金融创新及其生成机理
4.1.1理论意义上的金融创新
4.1.2中国金融创新理论的几种观点
4.1.3金融创新的宏观动因
4.1.4金融创新的微观动因
4.1.5金融创新的新动向
4.2金融创新的效应
4.2.1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效应分析
4.2.2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的效应分析
4.2.3金融创新对金融市场的效应分析
4.2.4金融创新对金融制度的效应分析
4.2.5金融创新的负面性效应
4.3金融创新的国际化扩散
4.3.1金融创新的策源地
4.3.2金融创新的国际化扩散
4.4中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4.4.1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金融创新
4.4.2中国金融创新的特征
4.4.3中国金融创新的障碍分析
4.4.4以金融创新推动中国金融发展
5金融风险预警.控制和化解
5.1金融风险的滋生.积聚.蔓延
5.1.1金融风险
5.1.2金融风险的滋生
5.1.3金融风险的蔓延与传染
5.1.4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风险的特征
5.2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
5.2.1金融风险预警
5.2.2金融风险统计监测指标的选择
5.2.3金融风险识别机制的确立
5.2.4中国金融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
5.3金融风险的控制与化解
5.3.1内源性金融风险的控制与化解机制
5.3.2外源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5.4中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技术
5.4.1金融风险的二重性
5.4.2制度性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
5.4.3产权制度变迁中金融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5.4.4股票市场风险防范与控制
5.4.5中国金融技术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6金融危机的成因与防范
6.1金融危机的成因
6.1.1金融危机的界定
6.1.2金融危机的表现形式
6.1.3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
6.1.4金融危机成因的实证分析
6.2金融危机的扩散路径
6.2.1金融危机扩散效应的理论解释
6.2.2金融危机的扩散渠道
6.3金融危机的防范
6.3.1对各国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的评述与比较
6.3.2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
6.3.3金融危机的防范机制
6.3.4防范金融危机的国际协调与合作
6.4中国金融危机防范机制
6.4.1我国金融安全的现状
6.4.2建立中国金融危机防范机制的政策建议
7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博弈
7.1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博弈行为
7.1.1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关系的确定
7.1.2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模型的设计
7.2银行业博弈行为分析
7.2.1商业银行与企业借款人之间的博弈
7.2.2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博弈
7.3证券市场博弈行为分析
7.3.1股票市场上的博弈行为
7.3.2证券公司之间的博弈
7.3.3证券监管机构与证券公司之间的博弈
7.4保险市场博弈行为分析
7.4.1保险市场上的信息非对称性
7.4.2保险市场上的博弈
8有效金融监管的实施条件和政策取向
8.1金融监管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8.1.1金融监管及其对象
8.1.2金融监管的目的.原则和内容
8.1.3金融监管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
8.2金融监管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8.2.1金融监管的发展历程差异
8.2.2西方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现状的分析
8.2.3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8.3有效金融监管的实施条件
8.3.1有效金融监管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8.3.2中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客观必然性
8.3.3有效金融监管的实施条件
8.4中国金融监管的政策取向
8.4.1当前中国金融监管所面临的环境
8.4.2巴塞尔协议提出的新要求
8.4.3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对策
8.4.4需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
9金融全球化与全球金融监管
9.1世界经济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9.1.1世界经济体系
9.1.2经济全球化趋势
9.1.3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9.2世界金融体系与金融全球化
9.2.1世界金融体系的变迁
9.2.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调整
9.2.3金融全球化
9.3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全球监管体系
9.3.1建立金融全球化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9.3.2金融全球化对金融监管体系的冲击
9.3.3金融监管的国际化趋势
9.4中国在金融全球化监管体系中的角色定位
9.4.1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及指导思想的选择
9.4.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监管的挑战
9.4.3中国的对策选择
10开放经济条件下金融合理运行机制
10.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体系
10.1.1开放经济的制度环境
10.1.2开放经济与金融体系
10.2金融运行机制的内在逻辑
10.2.1金融运行机制的特殊规定性
10.2.2金融运行机制的客观属性
10.2.3金融运行机制的构成要素
10.3中国金融运行机制的历史考察
10.3.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金融运行机制
10.3.2中国金融运行机制的革新
10.3.3现行金融运行机制不合理之处
10.4中国金融合理运行机制预期
10.4.1金融运行机制的环境考虑
10.4.2金融宏观调控与金融运行机制
10.4.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与金融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