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这位晚清富甲天下的“红顶商人”,一生离奇曲折,游刃于官与商之间,追逐于时与势之中,品够了盛衰荣辱之味,尝尽了生死情义之道。最初,胡雪岩只是钱庄的一个学徒。由于家道败落,母亲在无奈之下才将他送到一家名为信和的钱庄当小伙计,从扫地倒便壶开始做起。由于他勤快聪明,熬到满师,便成了信和的一名伙计,专理跑街收账。当时不过20岁的胡雪岩实在是有些胆大妄为,竟然自作主张,挪用钱庄银子资助潦倒落魄的王有龄进京捐官,不仅自己在信和的饭碗丢掉了,且因此一举,还使自己在同行中“坏”了名声,再没有钱庄敢雇用他,终至落魄到靠打零工糊口的地步。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王有龄得胡雪岩资助进京捐官,一切顺利。回到杭州,很快便得了浙江海运局坐办的肥缺。喝水不忘掘井人。王有龄知恩图报,一回到杭州就四下里寻访胡雪岩的下落,即便知道自己力量有限也要尽力帮助他。重逢王有龄,因资助王有龄留下的恶名自然消除。这时,胡雪岩面临两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一是留在王有龄身边。此时的王有龄需要帮手,也特别希望胡雪岩能够留在衙门里帮自己。适当的时候,胡雪岩也可以捐个功名,以他的能力,在官场中肯定会有腾达的时候。另一个选择是回信和钱庄,信和“大伙”张胖子收到王有龄还回的500两银子之后,为了拉回官场有靠山的胡雪岩,准备让出自己大伙的位子,他找到胡雪岩的家里,恳请胡雪岩重回信和,甚至将胡雪岩离开信和期间的薪水都给他带了去。这两条路胡雪岩都没有走。混迹于官场并非他的兴趣所在,如果回信和钱庄,即使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大伙,因此这两条路他都不会走。帮王有龄他自然不会推辞,但最终还是要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胡雪岩要自己做主,开办自己的钱庄— —事实上,这时的胡雪岩连一两银子的本钱都没有。不过,他料定王有龄会外放州县,在他看来,现在有几千两银子把钱庄的架子撑起来,到时可以代理官库银钱往来,凭他的本事,定能够由此发迹。果然,人道之后,他借助官场的势力,以开钱庄起家,层层托靠,左右逢源,周旋于官府势力、漕帮首领、洋商买办之间,开丝行、办药店、设典当、贩运粮食、买卖军火,不数年间,便成为驰骋十里洋场,能在上海这一中国近代金融贸易中心呼风唤雨的富商大贾,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作为商人,胡雪岩有唯利是图的一面,同时,在他经商过程中又透着做人的道理,小到为了朋友和家人,王有龄杭州被困,胡雪岩孤身闯敌营去购粮,之后更再闯绝域,明知左宗棠在京城呆不长,而甘愿冒险为他借洋债;大到为了国家和民族,舍衣施药,广行善事,建义渡,与洋商斗法,救蚕农于危境…… 细观胡雪岩与官场、商场及洋人的结识、交往过程中,不难发现,他对官场中人的助力往往比官场中人给他的助力更大;他对商场中的人,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处处以“和”、“圆”为先;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时,则处处以民族大局和黎民利益为重。这些无不显示出他经商定要先做人的处事原则。当然,胡雪岩商业帝国的最后倾颓,究其原因,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清末,中国时局动荡不定,政府腐朽昏庸,洋商巧取豪夺,再加上中国商界内部的不团结,致使胡雪岩在商道与人道结合过程中受到限制,纵使他再精于世故也无力对付政府和洋人的合围。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