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学术界致力于旅游资源分类、评价的研究的群体日渐壮大,研究工作逐渐形成以下几个特色:其一,研究单位走向社会化。'研究已经不再局限在旅游研究教学单位,地学、城建、产业、文物、宗教、体育等许多部门也都加入其中。其二,研究内容不断丰富。涉及到诸如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化、形态结构、价值品位、环境关联、资源保护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其三,研究领域日益扩展。除了旅游资源本身外,同时还扩充到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方法、旅游资源开发与社会进步等许多方面。其四,研究目的更加强调实用。旅游资源研究促使很多旅游产品趋于成熟,如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学旅游等。 当时面临的是一个良好的形势,旅游资源研究如何应对这一形势,主要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要求摸清旅游资源家底;为了推动旅游资源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进步,要求从深层次上认识旅游资源;为建立国家和地区旅游科学档案,需要提供旅游资源基础资料,建立并逐步完善一个国家级的信息库。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旅游局和原国家科委于1989年~1992年间,组织编制了《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文中称"规范"),规范在旅游资源应用研究方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随后在规范指导下,很多地区开展了旅游资源调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①积累丰富的资料和数据。黑龙江、西双版纳、桂林等十几个地区分别获得了大量完整的旅游资源资料,出版了5部7册旅游资源研究专著。②理清旅游资源脉络,加强对旅游资源状况的整体把握。根据旅游资源情况及时提出调整开发布局措施。③深层次挖掘旅游资源,明确旅游开发形象,扩充旅游资源开发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