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则分析了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与重点的变化,经济组织方式与政府政策的相应转变与调整。大体说来,《剑桥欧洲经济史》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一,前三卷构成本书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欧洲经济从中纪向现代的转变,即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是欧洲经济而不是其他地区的经济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以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同经济活动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其中,第一卷《中世纪的农业生活》探讨了农业与农民生活的转变过程;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则探讨了欧洲内部不同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渠道与转变;第三卷《中世纪的经济组织和经济政策》则分析了随着经济活动领域与重点的变化,经济组织方式与政府政策的相应转变与调整。事实上,近年来非常活跃的新制度经济学就是通过对这一时期欧洲经济转变的重新解释而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其二,第四卷和第五卷构成了该书的第二部分,其重点是探讨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对外扩张以及欧洲的工业革命。其中,第四卷《16世纪、17世纪不断扩张的欧洲经济》主要分析经济增长与发展赖以进行的外部环境,即人口增长、科学思想与成就、价格、贸易模式与贸易线路、劳动力供应、大规模公司的组建以及重商主义理论与政策等;第五卷《近代早期的欧洲经济组织》则主要分析工业生产的核心机制、信贷机制、国际贸易机制以及国家作为生产者、消费者以及财政当局的功能等。作者的这一内容安排实际上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欧洲国家在现代经济中的突出地位早在工业化开始以前就已经确立了,仅仅从工业化自身并不足以回答为什么欧洲国家在长达三百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三,本书的第三部分由第六卷、第七卷和第八卷组成,主要研究和分析工业革命以来包括美国与日本在内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其中,第六卷《工业革命及其以后的经济发展:收入、人口及技术变迁》重点分析工业革命展开的外部因素;第七卷《工业经济: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则主要分析现代工业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如资本、劳动力以及企业家资源的供应等,并且主要是按国家展开分析的,包括英国、法国、德国、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第八卷《工业经济: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发展》主要分析工业革命以来欧洲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及其演变。因此,大体上说,这一部分的三卷主要分析工业化的基础条件、增长因素以及政府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