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经济法经济法

经济法

经济法

定 价:¥46.00

作 者: 李昌麒、刘瑞复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用书
标 签: 经济法

ISBN: 9787503650666 出版时间: 2004-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88 字数:  

内容简介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简称JM教育)于1995年4月批准设立,1996年试点招生,标志着我国应用类同层次法律人才教育制度的诞生。为了正确引导JM的教育的健康发展,规范J贩教学要求,保证JM的培养规格,提高JM的培养质量,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性培养方案》,组织国内法律院校、科研机构、政法部门和蕻阴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和教授统一编写了一套“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用书”,作为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对JM教育进行教学评估玫教学工作检查的根据,以及开展师资培训、教学交流的重要依据。《经济法》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教学用书”中的一种。本书根据JM教学特点,采用专题式编排体例。将经济学科的基本问题,尤其是核心问题,分为若干专题,每个专题都涵盖了与此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和基本方法,注重方法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反映新的司法实践和学科前沿问题,及时充实新的科研成果、新的法律规范、新的司法解释、新的学术动态和发展方向。本书由著名法学家李昌麒、刘瑞复、王卫国、顾功耘四位教授任正副主编,十四位国内知名学者、教授执笔撰稿,确保了本书成为一部在形式上具有独创性,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前沿性和适用性的教材。<

作者简介

  李昌麒,男,汉族,1936年2月出生,重庆潼南慧光人。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校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学术带头人,重庆市首批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重庆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曾任西南政法学院经济法教研室主任,经济法系第一任主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法学)成员,直辖前的重庆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和直辖后的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自著、主编、副主编、参编的专著、教材、工具书共26种,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出版个人专著《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和个人论文集《寻求经济法真缔之路》;主持1项和参加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主编司法部统编教材4种;曾在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上为中央领导同志讲授《依法保障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其学术著作和教学研究成果共有26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学校优秀科研和教学成果奖。其中,个人专著《经济法——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法律形式》和合作专著《中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研究》获四川省政府二等奖;主编的《经济法学》获得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高等院校法学主干课程教材《经济法学》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二等奖并获教育部教材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的中华社科基金项目《产品质量法学研究》获重庆政府优秀成果三等奖;领衔研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教学改革方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经济法课程建设》、《经济法重点学科建设》分别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经济法重点学科建设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思路》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刘瑞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博士生导师组组长,北京大学经济法专业学位授予点创办之一,北京大学经济法与比较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商业法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开发法学研究》(合著)、《经济法:国民经济运行法》(个人专著)、《经济法原理》(个人专著)、《合理法通论》等。相关图书国际法

图书目录

绪论
一、正确揭示现代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运用多学科知识从多维度揭示经济法的本质属性
三、重视经济法形式理性和实质理性的有机结合
四、充分认识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互动机制
五、关于本书结构和内容的几点说明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兴起
 第一节 经济法兴起的历史轨迹
  一、经济法兴起的不同观点
  二、本书对经济法起源的认识
 第二节 经济法产生的客观基础
  一、市场失灵
  二、政府失灵
  三、经济法对市场失灵的克服
  四、经济法对政府失灵的克服
 第三节 经济法发展前景展望
  一、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二、知识经济对经济法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第二章 经济法的一般概念
 第一节 经济法的定义构成
  一、国民经济运行要素
  二、经济关系要素
  三、经济法律规范要素
 第二节 经济法的基本含义
  一、经济法是调整国民经济运行的法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依赖关系的法
  三、经济法是经济法律制度体系的法
 第三节 经济法的特殊本质
  一、对经济活动关系复合调整的属性
  二、对经济组织关系复合调整的属性
 第四节 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一、调整领域的限定
  二、具体调整范围
第三章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经济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二、研究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三、经济法基本原则的不同表述
 第二节 本书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概括
  一、社会本位原则
  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四、经济民主原则
  五、经济公平原则
  六、经济效益原则
第四章 经济法主体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的理论研究概况
  一、经济法主体研究的起步
  二、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发展
  三、经济法主体研究的深入
 第二节 经济法主体的界定
  一、经济法主体的定义和特征
  二、经济法主体的体系建构
 第三节 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一、法定取得
  二、授权取得一
  三、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而取得
 第四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限
  一、经济法主体的权限概述
  二、经济职权与经济职责
  三、经济自治权限
  四、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
 第五节 经济法主体的司法实务问题
  一、经济法主体多样性和具体性的司法要求
  二、经济法主体及其权限之间的冲突与司法平衡
  三、经济法主体责任的理解和适用
  四、行政机关在干预经济的过程中损害不特定多数人权益的司法救济
第五章 经济法的实施
 第一节 经济法的实施概述
  一、经济法实施的概念和意义
  二、经济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经济法实施的现状
 第二节 经济法责任
  一、经济法责任的表述方式和定义
  二、经济法责任独立性问题的争论
  三、经济法责任的构成要件
  四、经济法责任的特点
  五、经济法责任的承担方式
  六、经济法制裁
 第三节 经济公益诉讼
  一、经济公益诉讼的内涵及特点
  二、经济法的可诉性缺陷
  三、经济公益诉讼的理念及制度创新
  四、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及程序设想
 第四节 经济法实施的监督
  一、经济法实施监督的目标
  二、经济法实施监督的要素
  三、经济法实施监督的主要形式
  四、经济法实施监督体系的完善
第二编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六章 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宏观调控法概述
  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政策与宏观调控法
  二、宏观调控法的理论研究和立法现状
  三、国外宏观调控法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宏观调控的若干基本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与宏观调控的法治化研究
  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三、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四、宏观调控法律关系
 第三节 宏观调控法律体系
  一、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构成的不同观点
  二、划分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不同标准
  三、创立和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构想
第七章 产业调节法
 第一节 产业调节法概述
  一、产业政策与产业调节法
  二、我国法学界有关产业调节法的研究现状
  三、国外产业调节法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四、我国产业调节法的立法现状
 第二节 产业调节法的主要制度
  一、产业结构法律制度
  二、产业组织法律制度
  三、产业技术法律制度
  四、产业布局法律制度
 第三节 产业调节法的展望
  一、产业调节的法治化探讨
  二、当前我国产业调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调节法体系的构想
第八章 财政法
 第一节 财政法概述
  一、财政学与财政法学的分野与融合
  二、财政法的基本职能
  三、财政法的基本原则
  四、财政法的体系
 第二节 财政法发展前沿和财政法司法实践现状
  一、中国财政法学的建立与发展
  二、财政法学的前沿问题
  三、财政司法的现状
 第三节 财政法研究成果述评
  一、财政法基础理论研究
  二、财政法制度研究
 第四节 财政法学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一、重视财政法理论研究
  二、拓展财政法研究领域
  三、挖掘财政法研究资源
  四、加强财政法理论研究
第九章 税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一、税收的概念与税法的体系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概念与要素 
  三、税法的基本原则
  四、税收之债的概念、特征与运行
 第二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一、增值税法
  二、消费税法
  三、营业税法
  四、企业所得税法
  五、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六、个人所得税法
  七、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三节 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与现状述评税法学基本概念研究述评
  二、税收法律关系研究述评
  三、税法基本原则研究述评
 第四节 我国税法的完善与税法学发展展望
  一、税收基本法的立法
  二、税收实体法的修改与完善
  三、税收程序法的修改与完善
  四、我国税法学发展展望
第十章 金融调控法
 第一节 金融调控法概述
  一、金融调控与金融调控法
  二、金融调控法的经济理论基础
  三、我国金融调控的实践与金融调控立法
 第二节 金融调控法基本制度一
  一、金融调控的机构
  二、金融调控的目标
  三、金融调控的工具
  四、货币的发行与管理
  五、汇率调控
  六、政策性银行制瘦
 第三节 金融调控法理论与实务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中央银行的调控与监管职能分离问题
  二、关于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三、关于货币工具的运用
  四、国有商业银行主导作用问题
第三编 市场规制的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 市场规制法律制度一般原理
 第一节 市场规制法概述
  一、市场规制法的对象
  二、市场规制法的目标
  三、市场规制法的体系
 第二节 市场规制法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规制法的经济学基础
  二、市场规制法的法学基础
 第三节 市场规制法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市场规制法与民商法的关系
  二、市场规制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三、市场规制法的政策问题
  四、市场规制法的技术问题
第十二章 反垄断法
 第一节 反垄断法概述
  一、反垄断法的一般理论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立法实践
 第二节 反垄断法的基本制度研究
  一、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
  二、禁止联合限制竞争制度
  三、控制企业结合制度
  四、禁止行政性垄断制度
  五、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制裁措施
 第三节 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我国目前关于反垄断立法的不同观点及其评论
  二、我国反垄断立法的现状
  三、加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构想
第十三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一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二、不正当竞争的范围
 第二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知名商品的保护
  一、知名商品的认定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的法律责任
 第三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贿赂的规制
  一、商业贿赂的性质与构成
  二、商业贿赂的法律责任
 第四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
  一、商业秘密的界定
  二、侵犯商业秘密的表现形式
  三、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责任
 第五节 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和司法展望
  一、我国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完善
  二、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第十四章 消费者保护法
 第一节 消费者保护法概述
  一、消费者保护法的理论基础)
  二、消费者保护立法概况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与经营者的义务
  一、消费者的权利
  二、经营者的义务
 第三节 消费者保护体系
  一、国家行政机关对消费者的保护
  二、国家司法机关对消费者的保护
  三、消费者组织对消费者的保护
  四、社会对消费者的保护
  五、消费者意识的培育与消费者保护
 第四节 消费争议及其解决
  一、消费争议的解决途径
  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
 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关于消费者的界定
  二、关于惩罚性赔偿
  三、知假买假和疑假买假适用法律的讨论
  四、医患纠纷适用法律的讨论
  五、商品房买卖纠纷适用法律的讨论
  六、经营者“假一赔十”许诺效力的讨论
第十五章 产品质量法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一、产品、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法
  二、产品质量法的理论基础
  二、我国的产品质量立法
 第二节 我国产品质量法律制度
  一、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二、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
  三、产品质量责任
 第三节 产品质量法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一、产品质量法的归属
  二、产品质量法的调整范围
  三、关于产品责任归责原则的讨论
第十六章 价格法
 第一节 价格法概述
  一、价格与价格法
  二、价格法的理论基础
  三、我国的价格改革与价格立法
 第二节 我国价格法的主要内容
  一、价格管理体制
  二、价格形式的法律规定
  三、经营者价格权利与义务
  四、价格的监督检查
 第三节 价格法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
  一、政府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
  二、价格总水平的控制
  三、政府对价格的特殊干预制度
  四、价格决策听证制度
第四编 经济监管法律制度
第十七章 经济监管法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经济监管法概述
  一、经济监管与经济监管法
  二、经济监管法的原则
  三、经济监管法的体系
 第二节 经济监管法的理论基础
  一、经济监管法的经济学基础
  二、经济监管法的法学理论基础一
 第三节 经济监管法需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经济监管法的属性
  二、经济监管法与市场规制法的关系
  三、经济监管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四、完善经济监管法的思考
第十八章 会计、审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会计制度改革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一、会计基本理论
  二、会计立法状况
  三、会计基本法律制度
  四、会计制度的完善
 第二节 审计制度改革的理论与立法实践
  一、审计基本理论
  二、审计立法状况
  三、审计基本法律制度
  四、审计制度的完善
第十九章 金融监管法
 第一节 金融监管法概述
  一、金融监管与金融监管法
  二、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三、我国的金融监管法体系
 第二节 金融监管基本法律制度
  一、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二、证券和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
  三、保险监管法律制度
  四、期货监管法律制度
  五、金融信托监管法律制度
 第三节 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思路
第二十章 海关法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第一节 海关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概述
  一、对外贸易管制措施与海关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二、海关法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立法概况
 第二节 进出口货物海关监管法律制度
  一、海关体制与海关职权的一般规定
  二、进出口货物的监管
  三、关税制度
 第三节 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律制度
  一、商检机构及其职权的一般规定
  二、进出口商品检验与出证索赔
  三、进出口商品的质量认证与商品鉴定
 第四节 海关法与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加入WT对我国海关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影响
  二、进出口货物监管与知识产权保护-.
  三、走私屡禁不止的制度原因及其对策
第五编 经济法相关法律制度
第二十一章 环境法
 第一节 环境法概述
  一、环境、环境问题与环境法
  二、环境法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立法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一、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二、预防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制度
  三、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制度
 第三节 环境执法和环境法律责任
  一、环境执法的定义和种类
  二、环境法律责任
 第四节 我国环境法的完善
  一、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
  二、重视经济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合理运用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改进
  四、环境公益诉讼的确立
第二十二章 自然资源法
 第一节 自然资源法概述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法
  二、自然资源法的研究概况
 第二节 自然资源法的产权观与生态观
  一、自然资源法的产权观
  二、自然资源法的生态观
 第三节 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制度
  一、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二、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禁限制度
  四、自然资源补救制度
 第四节 自然资源法的发展态势
  一、完善自然资源法的法治途径
  二、生态法:自然资源法的依归
第二十三章 土地和房产法
 第一节 土地和房产法概述
  一、土地法、房产法与房地产法的含义
  二、土地和房产法研究概述
 第二节 土地法和房产法的基本制度
  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二、农户土地承包制度
  三、城市房地产开发制度
  四、城市房地产交易制度
  五、城市住房制度的法律化
  六、城市物业管理服务的法律保障
  七、有关法律责任
 第三节 土地和房产立法与司法中的问题探讨
  一、物权法和债权法对房地产法的影响
  二、国家(政府)在土地和房产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进一步建设规范化的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
  四、进一步建立科学的房地产法理论体系
第二十四章 劳动法
 第一节 劳动法概述
  一、劳动与劳动法
  二、劳动法的理论基础
  三、劳动立法的发展
 第二节 劳动法的基本制度
  一、劳动就业促进制度
  二、劳动合同制度
  三、集体合同制度
  四、工资制度
  五、劳动保护制度
  六、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第三节 劳动法中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探讨
  一、劳动法的部门法归属
  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三、wT与中国劳动制度改革一
  四、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第二十五章 社会保障法
 第一节 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和体系
  一、社会保障法的调整对象
  二、社会保障法的体系
 第二节 社会保障法的本质和价值
  一、社会保障法的本质
  二、社会保障法的价值
 第三节 社会保障组织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社会保障管理层次的主体一
  二、社会保障供给层次的主体
 第四节 社会保障权的构成要素
  一、主体
  二、权利
  三、客体
 第五节 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
  一、社会保险模式的选择
  二、社会救助模式的选择
  三、社会福利模式的选择
  四、社会优抚模式的选择
 第六节 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性质和结构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过程和产权体系
  三、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机制
  四、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机制
  五、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
 第七节 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探讨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立法现状
  二、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制度定位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制度建立顺序
  四、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异地转移
  五、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基金筹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