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材高职高专教材病理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病理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病理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定 价:¥18.00

作 者: 苑光军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
标 签: 基础医学

ISBN: 9787117067751 出版时间: 2005-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47 字数:  

内容简介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病理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为防病治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的编写将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两部教材合编,在内容上力求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旨在保证本套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服务、服从于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的需要。本教材分绪论、总论、各论三部分,共计十二章,并附有实验实习指导和教学大纲。总论部分重点阐述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主要阐述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基本病理变化。各论介绍人体四大系统主要疾病的病理学变化,为后续教学、临床和科研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因限于学时,本教材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章节此次不与编入。本教材适用于中医院校(高职高专类)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护理专业,也可作为其他专业参考使用,各院校可依据本学校教学要求选择使用。

作者简介

暂缺《病理学(供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绪 论
一、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二、 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三、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
二、疾病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一、病因的概念
二、病因的分类
第三节 发病学
一、疾病时稳态的紊乱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三、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四、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和转归
一、潜伏期
二、前驱期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四、转归期
第二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 适应
一、萎缩
二、肥大
三、增生
四、化生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原因和机制
二、形态学变化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一、 再生
二、 纤维性修复
第四节 创伤愈合
一、皮肤软组织的创伤愈合
二、骨折的愈合
三、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第二节 出血
一、原因和类型
二、病理变化及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
三、血栓的结局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及栓塞部位
二、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的原因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第四章 水肿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二、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
第二节 常见水肿类型及其特点
一、心性水肿
二、肝性水肿
三、肾性水肿
四、肺水肿
第五章 休克
第一节 休克的概念、原因及分类
一、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二、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三、按休克时血流动力学变化分类
第二节 休克的分期及发病机制
一、休克早期
二、休克期
三、休克晚期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代谢和器官功能改变
一、代谢改变
二、休克时主要器官功能改变
第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反映机体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一、血液的pH值
二、血浆CO2结合力
三、动脉血CO2分压
四、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
五、缓冲碱
六、碱剩余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一、血液的缓冲作用
二、肺的调节作用
三、肾的调节作用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二、呼吸性酸中毒
三、代谢性碱中毒
四、呼吸性碱中毒
第七章 炎症
第一节 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
二、致炎因子的种类
第二节 炎症时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一、变质
二、渗出
三、增生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一、变质性炎
二、渗出性炎
三、增生性炎
第四节 炎症的临床表现及结局
一、炎症的临床表现
二、炎症的结局
第八章 肿瘤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第二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二、肿瘤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肿瘤的形态结构和异型性
一、肿瘤的大体形态
二、肿瘤的基本组织结构
三、肿瘤的异型性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一、肿瘤生长的代谢特点
二、肿瘤的生长速度与方式
三、肿瘤的扩散
四、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一、局部影响
二、全身影响
第六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第七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一、肿瘤的命名
二、肿瘤的分类
第八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原位癌
一、癌前病变
二、非典型增生
三、原位癌
第九节 常见器官的肿瘤
一、肺癌
二、胃癌
三、原发性肝癌
四、子宫颈癌
第九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病因
二、病理变化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第四节 风湿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各器官的病理变化
第五节 心力衰竭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和诱因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三、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病
一、慢性支气管炎
二、肺气肿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结局及并发症
第三节 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二、小叶性肺炎
三、间质性肺炎
第四节 呼吸衰竭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机体主要的功能代谢变化
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 消化性溃疡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病理变化
三、结局和并发症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二、基本病理变化
三、临床病理类型
第三节 肝硬化
一、门脉性肝硬化
二、坏死后肝硬化
三、胆汁性肝硬化
第十二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一、病因
二、分类
第二节 肾盂肾炎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类型
第三节 肾衰竭
一、急性肾衰竭
二、慢性肾衰竭
三、尿毒症
附录一:实验指导
附录二:教学大纲(试行)
附录三: 彩图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