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选读》是既有基础理论性质,又具实践技能特征的一门课程。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基本理论的奠基之作,亦是临床辨证论治的根源所在。中医经典著作所创立和阐发的医学理论、医学思想、医学模式及诊疗方法、处方用药等,至今被中医奉为圭臬,因此成为中医药高等院校及高专院校的必修课程之一。根据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编写要求》、七院校教材编写委员会《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材编写基本原则》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本教材总的编写指导思想是:①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既名为“教材”,就应重在体现教育人才;②突出“基础教育”和“问题教育”的教育方法,即重视基本知识的传授和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③加强高职高专层次的教育特色,精炼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兹将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本教材是以《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中医四大经典为主要内容,故名为《中医经典选读》。二、本教材的中医经典所选版本分别为:《内经》选用明·嘉靖二十九年顾从德翻刻《素问》本;明·赵府居敬堂《灵枢》刊本。《伤寒论》选用明·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选用宋?林亿等注次,明赵开美校刻,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版的《金匮要略方论》。温病学中《温热论》和《湿热病篇》辑录于王孟英的《温热经纬》,版本是清·同治甲戍湖北崇文书局重刻本。《温病条辨》的版本是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增补评注温病条辨》。三、本教材为适应专科学生使用,对中医经典的内容进行精选,如《伤寒论》只选六经病篇,其他篇不选入。并将繁体原文改为简体,将竖排版改为横排版。四、本教材采用分类编写与兼顾原文排序的体例。如《内经》按“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内容分类编写;《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则基本按原文排序体例编写,原文号码不变。五、温病学是由大量温病著作汇聚而成,本教材只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部著作,即《温热论》、《温病条辨》、《湿热病篇》。六、具体内容诠释,依次设【原文】、【词解】、【释义】诸项。每章列“绪论”于前,附“复习思考题”于后。七、本教材最后附“中医经典选读教学大纲”,以便于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