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大江东去五千年(代前言) 序万世师表 ——春秋末年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创始人孔子九死无悔 ——战国时期楚大臣、爱国诗人屈原泰山鸿毛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万祀千龄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壮心不已 ——三国魏文学家曹操、曹植父子鞠躬尽瘁 ——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流觞曲水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孤帆远影 ——唐代大诗人李白杜陵布衣 ——唐代大诗人杜甫文以载道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韩愈、柳宗元野火春风 ——唐代诗人自居易千古风流 ——北宋文学家苏轼及“三苏” 怒发冲冠 ——南宋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山重水复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蓦然回首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留取丹心 ——南宋诗人、民族英雄文天祥碧血自封 ——明末名将史可法碧海怒涛 ——明末名将郑成功万里征人 ——清代名臣林则徐力挽乾坤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诗人秋瑾后记 书摘乱世出英雄,却没有给胸怀大志的孔子留下多少用武之地。虽然孔子自二十多岁起,就一心想走仕途,而且终生热衷于从政参政,实际上他也确有独特的政治见解,但鲁国统治者对他始终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当时在鲁国内部,三大氏族(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之间的斗争并不激烈,但和鲁国公室的冲突日益加剧。最后鲁昭公被迫离乡背井,投奔齐国。在鲁昭公出逃后,孔子也离鲁到齐,一度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当听说齐大夫晏婴想加害于他时,孔子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却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光阴荏苒,时不我待,度过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的孔子,从没有听到鲁国国君召他出仕的任何信息,倒是当年拒他于门外的季家重臣、后来掌有重权的阳虎,却多次恳请他辅佐自己治国。但阳虎之邀均被孔子以“不义”为名拒绝——其实孔子的思想并没有崇高到将富贵视若浮云的境地,大概还是为多少年前的那场羞辱耿耿于怀吧。 孔子疾呼治国,热心救世,殊不知他面临的社会,已是一个动荡的社会;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无可奈何花落去,不要说当时的周王室已经无法恢复往昔的权力和威信,就是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霸主,也已经成为昨日黄花凋萎后的陈迹。中原各国,不是政权落于高官显贵,就是沦落为“陪臣执国政”的局面。孔子不仅没有受到鲁国国君的赏识,而且不少隐士还向他泼以冰凉的水,讥评他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用白话说就是 “不识时务”。 耻笑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荷葆丈人就是一位隐士,他欲洁其身,不愿出仕,独自躬耕于田野。孔子认为隐士的做法是对国君未行大义的表现,君给臣以俸禄,臣对君当行其义,为君做事。其实在漫天阴霾、遍地浊流的人世间,又岂能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白之隐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