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审定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有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景区不限于缙云山,还包括缙云山下的北温泉,合川的钓鱼城,以及北碚至合川之间嘉陵江段的山岳江河、温泉峡谷、丛林古刹、溪流瀑布、奇葩异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巴山渝水幽、险、狂的特色,简称为“缙北钓”。缙云山是“缙北钓“”主体部分,雄峙北碚温塘峡畔。东临温塘峡,南接北温泉镇和歇马镇,西连璧山县东风林场,北抵澄江镇,距北碚城区15公里,距市中心肋公里。作为华蓥山腹式背斜第二分支余脉的一段,其山势呈北北东至南南西的长方形走向,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3公里,山地面积18平方公里。山有九峰相连,最高峰坛子石海拔951.5米。据传说,”黄帝日寸有缙云氏不才子曰混沌,高辛氏有不才子八人,投于巴賓,以御魑魅“,山因此得名。又据清人王尔鉴《缙岭云霞》诗序称,”缙云山九峰争秀,色赤如霞“,古人以赤多白少为缙,故作为山名。据地质考查,缙云山岩层为三迭纪须家河组厚层砂岩组成,从东到西形成了九个峻拔雄秀的山峰,依次称作朝日峰、香炉峰、狮子峰、聚云峰、猿啸峰、莲花峰、宝塔峰、玉尖峰和夕照峰。九峰耸翠,各具特色,其中尤以莲花峰最高,狮子峰最秀,香炉峰最奇,宝塔峰最雄。峰间怪石,各有意趣。香炉峰主峰崖际天生一道石柱,高约20米,挺直犹如刀劈斧削,形体又像长颈香炉,号称香炉石。夕照峰北麓一石如笋,高十余丈,大百余围,四周光滑不可攀,笋尖杂草丛生,又名为石花。朝日峰西侧一处悬崖绝壁,高约20米,正中有一尊约50厘米的天然坐佛图像,四周呈现圆形光环,恍若佛光四射,被誉为佛光岩。九峰以外的坛子石,位于缙云寺西3公里处,其凹形悬崖高约百米,崖下竹海如潮,人在崖上可以将北碚城区、嘉陵江流尽收眼底。夏秋季节的晴澈时日,从崖上向下拋掷草帽、竹枝之类轻物,还会悠晃着飘向崖上。坛子石以其险,又俗称舍身岩。缙云山垂直落差约600米,全山都处于亚热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植被极丰富。仅据1998年调查结果,即有高等植物244科、973属、1861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彬、秃杉、珙桐、银杉、金花茶、苏铁、四川苏铁、攀枝花苏铁、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11种,二级保护植物伯乐树、香果树、银杏树、鹅掌楸等29种,以缙云山植物为模式标本命名的植物缙云槭、北碚榕等38种。在21200亩林区内,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上地带,暖性常绿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山腰和山麓,竹林包含毛竹、慈竹、平竹、箬竹、金竹、水竹6大群系、94种,灌丛、灌草杂生其间。东南坡的白云竹海广达5000亩,是以自然风貌见长的一大景区。20世纪30年代初人工建成的黛湖,湖面水碧如镜,湖底绿藻参差,现已查明的藻类植物有2科、20属、105种,占我国有记载的淡水藻类70%以上。1985年建立的重庆市植物园,规划面积2500亩,现已形成梅花、茶花等10个功能区。从南朝开始,缙云山便成为宗教文化的一大胜地。位于狮子峰和聚云峰前的缙云寺,于刘宗景平元年(423)由僧慈应主持开建,北周武帝年0司(561-566)”灭法“日寸被毁。唐大中元年(847)重建,宣宗赐名相思寺。其后历经废兴,宋景德四年(1007)真宗赐匾崇胜寺,明天顺六年(1462)英宗赐名崇教寺,明万历二年(1574)神宗赐寺庙为迦叶道场,明末毁于战火。今存缙云寺大雄宝殿、经楼、佛像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破空和尚所修,天子殿是清雍正二年(1724)明贤和尚所建。1932年太虚法师在缙云寺创办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改天子殿为双柏精舍。1939年太虚五十寿辰,时人在狮子峰新建太虚台。山东麓幽谷中的绍隆寺,初建于明成纪二十一年(1485),清雍正、道光年间两度重建,原有前、中、后三殿,毁于20世纪60年代。1998年重庆市道教促进会在其废址建绍隆观,建成三清、玉皇、灵官、元辰、慈航、财神六大殿,已于1999年2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其余的白云寺、大隐寺、石华寺已不复存在,惟复兴寺尚存一殿残屋,寺前石柱上有一对联”三利总持绍续前贤之胜迹,九峰接壤宏开后代之津梁“,转龙寺尚存部分罗汉塑像和寺院寨门,寨门上有”转龙寺院“、”昙花献瑞“等石刻字样,依稀可见昔日的香火之盛。“天下名山僧占多”,宗教文化的兴盛,也给缙云山留下了不少人文古迹。除开以上寺观外,今存的塔墓有复兴寺左侧的六角塔,绍隆寺寨门后的香炉石塔,以及缙云寺前左侧原破空塔址面侧于1988年新建的太虚大师之塔;石刻、石坊有缙云寺山门前的石牌坊,洛阳桥旁的石照壁,香炉峰下的那伽窟。另一方面,历代的文入学士,显贵名流,也在这里留下了雪泥鸿爪。宋宣和六年(1124)中进士第一的冯时行,少年时在缙云寺读书,据传常在寺外石拱桥上朝着洛阳咏诵诗文,所以此桥被命名为洛阳桥;寺西北的洗墨池,则是他当年洗墨之处。清乾隆年间巴县知县王尔鉴修《巴县志》,定“巴渝十二景”,特增“缙岭云霞”一景,诗赞“蜀山九十九,萃此九峰青”,“更孕巴渝脉,人文毓秀灵”。抗战“陪都”时期,国民党元老陈树人游缙云山,题诗纪之曰:“不负蜀中好山水,大峨眉又小峨眉。”从那以后,缙云山便有“小峨眉”之称。北温泉就在缙云山麓,是嘉陵江温塘峡畔10个泉眼当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年平均水温在30℃至39℃之间。水质为硫酸钙型,富含硫酸根阴离子以及钙、氟、锶、锂多种元素,明代即有“温泉见说能除痰”,“病骨浴余应无药”的声誉。与温泉相邻有一个溶洞,深约157米,高低落差约20米,洞里大洞套小洞,正洞连岔洞,弯曲错折,钟乳悬垂,石笋林立,称为乳花洞。洞旁的岩巅,数股泉水从石孔喷涌而出,飞泻而下,称为北泉飞瀑。飞瀑在岩下叠连成五口清池,每当风清月明,潭水映月如镜,格外令人心净神爽。1927年,卢作孚选中这一泉、洞、瀑、潭合一的形胜之地,创建嘉陵江温泉公园,后来更名为北温泉公园。抗战“陪都”时期,诸多政界要人、文化名流都曾下榻于园内的数帆楼,于右任还为飞来阁下侧的新建之亭题字命名为白鸟亭。20世纪5。年代初,公园观赏区由原来的1平方公里扩大一倍,花卉林木增加五倍。1954年辟建兰草园,1961年凿建观鱼池,1982年拓建桃花流水景区,1989年添建五龙吐翠奇观,1 999年又增设了蹦极跳和过江速滑索道。如今的北温泉公园,已经发展成一座因势造型,集自然风光和人文创造于一体的生态园林和旅游、休闲乐园。在北温泉公园里,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人文创造是温泉寺。当初,本是刘宋时期所建缙云寺的下院,至唐乾符元年(874)宏济和尚重修后才独为一寺。 宋景德四年(1007),真宗赐封为崇胜禅院。南宋开庆元年(1259),蒙哥率军攻打钓鱼城,中炮风后死于此寺中,温泉寺名始见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