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目的是以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民俗为视角,对中日两国深层的本质文化的异同作一剖析。协助国人,廓清笼罩在中日文化之间的种种迷雾,认清日本固有的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的国民性文化人格。知已知彼,在准确认识和科学理解日本人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精神构架中,牢牢把握中日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主动权,为国家深入对日交往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现代民俗学认为,以传承性生活文化为主的民俗,是一国一民族固有的本质文化。学科意义上的民俗,比中国传统的风俗概念更为深广,它是民族或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存环境中酿就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力量。它以通行的行事方式、思考原型、物态样式代代相传,构成了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体现为民族群体最为深层的固有文化。从而也就成为衡量和识别民族或族群的重要标识。新的21世纪伊始,中日两国的关系却降到了近30年的最低点。2003年日本《朝日新闻》的民意调查显示,50%的中国人和43%的日本人认为中日关系“不好”。双方民众深怀芥蒂的感觉,令人震惊。日本政府对50年前给中国人民带来3000万人民牺牲巨大伤痛的侵略战争,至今不肯正式谢罪。同时,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潮时有骚动,右翼集团主动与美、台勾结,不时对我制造麻烦。对比德国人在二战后对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认罪和反省态度,很多中国人不理解:为什么日本当局在历史问题上态度如此顽固不化?中国政府和人民,仁义为本,以德报怨,放弃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可种种的好心,非但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却迎来了更多冷嘲热讽,恶意中伤。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