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长千丈从根生,河流万里总有源。”犹如根源的中国民间艺术始终以一种极其纯粹、旺盛的生命精神催发并推动着新艺术形式的不断产生和发展。与其它民间艺术门类相同,中国现代民族建筑的根就是那些散落在大江南北山水之间的乡土民居。中国民间乡土建筑是几千年来广大民众经过长期共同生活、聚居、繁衍等生存经验的不断积累而最终形成的。乡土民居既是民众物质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中介。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水土、植被、气候”、文化景观“宗族关系、宗教信仰、伦理道德观念” 、经济状况、历史传统、社会风俗等多方面错综复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故这些乡土民居从地理分布、形态样式、空间结构到与周围山水园林、地形水系、民俗民情的整体关系把握上,都极具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可以这样讲,中国民间乡土建筑的魅力不仅简单地停留在建筑实体的本身,它更体现在对充满生命活力且个性张扬的区域文化、地方精神的解读上。在数以万计历经百年乃至千年而不衰败的传统村落及民居中,蕴含着十分丰富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它是民族、民间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传承不止的因由所在。以中国哲学为中心的本源文化始终强调“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以天道质人事”、“以人事观天道”的思维观。中国民间乡土建筑正是在这种思维观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找寻与追求宅居、自然、人及社会四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民居住宅从选址、规划、布局到建筑、使用、修缮,每一环节无不体现出这种追求和谐的思想。不同地区的民居虽然在建筑样式、结构、材料、装饰、色彩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在其文化气质及内涵的表达上却保持着惊人的一致。对中国民间乡土建筑静态的描述以及对其潜在文化基因流变的动态把握,是我们田野采风和本书立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