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断:巴蜀民间的丧祭考察之一——“开路先锋”/“钱笼子”与“清明斗”广汉三星堆古蜀国王的丧祭燎祭行列与风俗观念,作为原始文化遗存,在300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盛行于巴蜀民间。我从原属四川的川黔交界处的黔北赤水县、川东宜宾地区的合江县与沪州,向西到川西北的成都、广汉、绵竹,对巴蜀地域的民间文化、民间风俗所作的实地考察,看到这方面的原始文化遗存是极为丰富的。赤水原属四川合江县,清雍正年间才划归贵州。这一带和川东风俗是一样的,和川西北风俗也大体一致。);陈宜宾地区和这里的老住户多是从湖南、湖北由江陵沿长江西迁到这里的,因此和长江中游湖南、湖北以至江西的很多民间文化风俗都是相通的。我们在赤水北门里几次走访了民间老艺人杨启贤,他家三代作“妆银匠”,即干丧俗、婚俗与节日风俗扎纸活。他的祖辈原来也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的,后来搬到四川合江住了九代,到祖父这一代才由合江搬到赤水。这里传统的丧祭行列是非常壮观的,最壮观的一次还是1935年他随父亲杨春荣老艺人给当时省政府官员毛光祥的母亲做丧事扎的那次纸扎。起灵以后整个送葬丧祭队伍出城,走在前边的司祭者手拿打上连串通天通地生命符号的黄裱纸,一路向天地散撒,叫做“撒买路钱”,为死者灵魂通天通地,这个角色大概就相当于三星堆葬仪前导的司祭巫师立人像吧;然后是五米高的开路先锋大将军和二将军,叫做“方粥”和“方相”,是披挂销甲背插靠旗、一手拿刀一手拿剑、戴盔头穿战靴开路的两员神将,以及青狮白象和引魂的金童玉女,等等。“方相氏,《周礼·夏官·方相氏》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难(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匶(柩)。’郑玄注:‘葬使之道(导)。’古之像神以逐疫者,送丧亦用之,即后世所谓开路神、险道(先导)神。黄帝元妃螺祖死于道,今次妃嫫母监护于道,因以嫫母为方相氏。”[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97页。]看来大丧时走在灵柩前边“葬使之导”的开路先锋先导神“帅百隶而时傩”的大将军方弼、二将军方相氏,就是三星堆葬使之导的插于木体的青铜神头和青铜傩面,等等;接着是仪仗之首六米高的通天“钱笼子”以及一对通天伞盖、两对通天“四正旗幡”仪仗;再接着是高1.2米左右的通天“金山”、“银山”和“灵房子”;然后是双手端死者神牌神位之长孙(长子为炫耀自己有后,故以长孙端神位)等孝子孝孙,再后是死者灵柩,最后是女眷长媳、次媳、三媳以及长女、次女、三女等送葬行列的长队。出城到“开金井”即坟坑墓地前,将“钱笼子”结扎于墓地高大的长青松柏或“苦(孤)竹”主干之端,与之合为一体成为高大通天的神树生命之树。下葬后纸扎仪仗高堆于坟前“燎祭”焚化,祈求通天通神。这正是中国由原始社会延续下来的传统原始观念,这些没有生命的东西,经过“过火”就升天与神相通,成为有生命而且是超自然神能的永生不死之神,这正是丧仪燎祭的实质所在。青铜行列与纸扎行列的丧仪燎祭的性质和内涵在这里是一样的,只有贵贱、王民之分,何况殷商时期还没有纸呢!我在川东一带看到的民间流行的送丧行列,和杨启贤老艺人讲的是一样的,现在只是没有了开路先锋大将军方弼、二将军方相氏以及青狮白象了。杨启贤说做那种纸扎活太贵,记得那次毛光祥为母亲办丧事,让杨启贤父亲和他光是两个开路先锋方弼、方相氏就花了12石谷子。六百谷子一个,老百姓谁能花得起?现在仪仗都是“钱笼子”前导,通天“钱笼子”六米多高,仍然是很气派的。起灵出丧,“钱笼子”是非有不可的,它是出丧的前导,是最重要的。我在他的扎纸铺里看到过他为赤水老百姓办丧事做的高大的“钱笼子”。实际上这就是死者灵魂仙逝可以由此通天的天梯“建木”。它是一根六米多高的沙干作为天地中轴,以中轴为中心的是层层向上的九重圆圈,九重圆圈以环圆彩纸层层相连,意即缘建木天梯上登九重天,真可谓是百仞无枝,有九(木属)。顶端是四瓣黄色太阳花和穹隆顶通天冠,上立白鹤。这种穹隆顶的通天冠和这一带的具有灵魂通天内涵的坟墓封土形状是一样的,它不似北方流行的同一内涵的圆锥形坟墓封土形状。通天冠环周贴有各种通天通阳的太阳花符号。白鹤也是通天通阳的太阳象征,后来又转化为长寿死者羽化升仙的内涵。所以民间风俗60岁以上才在“钱笼子”上加白鹤,60岁以下不加白鹤,而以长矛直指天空。随着年龄的增长,每长一岁,愈升一重天,所以“钱笼子”又有死者一岁一个圈的风俗,但一般做不到。送葬行列到了墓地,把“钱笼子”绑在常青树和常青竹竿之端,俨然是一棵巨大的直通九重天的通天通神通阳的生命之树,它就是广汉三星堆出土的两米多高的以九枝象征九重天的通天、通神、通阳的神树生命之树。当地风俗,埋葬三天后要“圆坟”,就是死者亲属到坟地绕坟转三圆圈,叫“踩界”,即划坟界范圈。然后死者子女用手摇动“钱笼子”生命之树,故意使圆圈落下来,如果是落在男的面前,象征发家发财;如果落在女的面前,带回家后马上埋在米谷里边,象征粮食丰收。“钱笼子”在三年后再焚之于火。这种把生命之树转化为摇钱树的“钱笼子”,显然是已经转化为商品社会的世俗文化观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