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1997年获文献学硕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编辑。在恩师谢灼华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四库全书总目〉所收著作的作者时代与地理分布研究》,并参与《中国古训文库—把卷心醉》一书的编者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本着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热爱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的认同,以严谨的编辑作风,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张淳,1988年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酷爱传统文,钟情老庄哲学。从医10多年来,深感老庄哲学对现代人修身、养性、治学、立业的积极意少年成长的有益影响,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在兴趣的推动下,参与对《庄子》一书的注释。庄子名周,宋国人,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被尊称为《南华经》,与老子的《道德经》同是道教最重要的经典。楚威王闻庄周贤,许以为相,庄子不受,且终身不仕,他终生贫困,却蔑视权贵;他生性放达,主张顺应自然,向往回到淳朴自然的远古社会。据传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不但不悲伤,反而鼓盆而歌,因为他认为人死以后,人的身体与灵魂就与自然万物合而为一了。其逍遥的处世态度对后世影响极大。庄子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类似于《逍遥游》的“鲲鹏云举任逍遥”,《齐物论》的“不知周之攀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天运》的“相似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这样令阅读《庄子》,宛如在一阵阵仙风道雨中静静聆听先哲对贤娓娓道出宇宙的奥秘和人人生真谤。李白因喜好老庄学说,而成为一代诗仙;长孙无忌领悟了庖丁解牛的道理,成为唐代的三朝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