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婚恋/性婚姻颜氏家训译注

颜氏家训译注

颜氏家训译注

定 价:¥28.00

作 者: 庄辉明、章义和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丛编项: 诸子译注丛书
标 签: 家庭婚姻道德

ISBN: 9787532543342 出版时间: 2006-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365 字数:  

内容简介

  教子第二[解题]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主张从早期教育甚至胎教人手,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对子女的一味溺爱,以及对子女的未能一视同仁,往往酿成败德破家的苦果。颜之推从正反两方面反复举例,旨在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目的。作者主张“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反对“无教而有爱”,强调对子女的教育要严格,应有正确的目的,不可为了仕进而谄事权贵。作者的教育思想固然有着时代的烙印,却也不乏可资借鉴的价值。[原文]2.1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①。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②: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③。书之玉版④,藏诸金匮⑤。生子咳喔⑥,师保固明孝仁礼义⑦,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⑧,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⑨,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⑩。俗谚日:“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注释]①“上智”四句:《论语·阳货>:“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后汉书·杨终传>:“(杨)终以书戒马廖云:‘上智下愚,谓之不移;中庸之人,要在教化。”’即此文所本。中庸,这里指中等之材。贾谊《过秦论>:“材能不及中庸。”②胎教:古人认为胎儿在母体中能够受孕妇言行的感化,所以孕妇必须谨守礼仪,给胎儿以良好的影响,此即“胎教”。贾谊《新书·胎教》:“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喧,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③“目不邪视”四句:《大戴礼·保傅>卢辩注:“大任孕文王,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起恶言,故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也。”④玉版:古代用以刻字的玉片。⑤金匮:亦作“金柜”,即铜制的柜子。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大戴礼·保傅>:“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⑥咳昵:《说文·口部>:“咳,小儿笑也。……孩,古文咳从子。”“唬(昵),号也。”一本作“孩提”。《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⑦师保:古代担负教导皇室贵族子弟职责的官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西周时,有太保、太傅、太师,谓之三公;置少保、少傅、少师,谓之三少。⑧凡庶:寻常百姓,普通人。⑨运为:卢文招日:“运为,即云为。《管子·戒篇>注:‘云,运也。”’云为,即言行。《易·系辞下>:“变化云为,吉事有祥。”孔颖达疏:“或口之所云,或身之所为也。”⑩“孔子云”二句:参1.2注⑩。少成:自幼养成的习惯。天性:与生俱来的本性。[译文]智力超群的人,不用教育就能成才;智力低下的人,即使教育也毫无用处;才智平常的人,不教育就不明事理。古时候,圣明的君王施行胎教之法:妃嫔怀孕到三个月时”就要迁居到别的宫室,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乐、饮食都按照礼的要求加以节制。这种胎教之法都刻写在玉版上,珍藏在铜柜里。太子出生,尚在襁褓之中,太师、太保就阐明孝仁礼义的道理,以此对他引导教育。平民百姓纵然不能这样,也应当在孩子刚刚懂得看别人的脸色、辨识别人的喜怒的时候,就加以教诲。让他去做,他才去做;让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到数岁的时候,就可以少挨笞杖的责罚了。做父母的既威严又慈爱,那么子女就会敬畏谨慎,并由此而生出孝心。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溺爱,往往不能如此;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其为所欲为,本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本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还以为按照道理本当如此。子女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了,这时才去管教、制止,即使将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火气一天天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终将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很对的。俗话说:“教育媳妇要从刚进门的时候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儿的时候开始。”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作者简介

暂缺《颜氏家训译注》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 言
卷第一
序致第一
教子第二
兄弟第三
后娶第四
治家第五
卷第二
风操第六
慕贤第七
卷第三
勉学第八
卷第四
文章第九
名实第十
涉务第十一
卷第五
省事第十二
止足第十三
诫兵第十四
养生第十五
归心第十六
卷第六
书证第十七
卷第七
音辞第十八
杂艺第十九
终制第二十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