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的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一是我们上面略以述及的人性论,二是他关于政治思想的“礼”论。礼论也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秩序论,既是中国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的形上基础,又是中国政治的实际操作程序。我们自豪地自以为自己是文明礼义之邦,“五四”时期反传统,大家也一起批判所谓的“礼教”,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荀子《礼论》的重要价值。“礼者,人道之极也。”(《礼论》)“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劝学》(所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修身》)。“国之命在礼。”(《强国》)正因为荀子学富五车,是先秦的最后一位思想大师,两汉经学中,诗、书、礼、乐、易、春秋,儒家经典都直接或间接地是通过荀子传授下来的。这一历史事实最能说明荀子对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荀子是先秦集大成型思想家,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融汇贯通了儒、道两家的“有为”、“无为”思想,以开放的心态吸收道家的“虚一而静”思想,以作为人格修养中的“内圣”理论基础。荀子和墨子大唱反调,但对《墨子》中的许多思想,比如逻辑思想、政治大一统思想都加以继承并有所发展。荀子作为一个伟大的“通儒”——这在中国历史上不多见,从而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他兼容了儒、道、墨、法的精华,从而自成高格。有心的读者自然能从中读出许多新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