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政治中国政治中国哲学史大纲(插图珍藏本)

中国哲学史大纲(插图珍藏本)

中国哲学史大纲(插图珍藏本)

定 价:¥48.00

作 者: 胡适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丛编项: 民国珍本丛刊
标 签: 中国哲学

ISBN: 9787801309075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0页 字数:  

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被视为世界几大类型的传统哲学之一,对人类文明史做出了卓越贡献。影响及于日本,朝鲜、韩国、越南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并曾对法国启蒙运动、德国莱布尼兹等欧美哲学产生重大影响。假如把世界比喻为一个锥体,一端指向无限小,另一端指出无限大,则西方哲学是引我们奔向无限小的一种思维,中国哲学是引我们奔向无限大的一种思维……胡适博士的这部书,是以无限小之一端审视无限大之一端所得的结果。它为胡适带来一生的荣誉与地位,让他暴得大名,真可谓半部《哲学史》闯天下……本书于1929年重排,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之万有文库,改称《中国古代哲学史》此重排本后于1958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单行。这本书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它被视为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划时代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发展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由我国著名文学家胡适所作。它所获得的赞誉无以复加,它被视为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实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一部划时代的书,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积极成果,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上的开山之作,为胡适的学术地位奠定了一块不可撼动的基石,他那敏锐的观察力,致密的组织力,大胆的创造力,都是不废江河万古流的,是中国学者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胡适创始之功,是不可埋没的,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应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写成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哲学史发展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1923年与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丁文江等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部有成就。

图书目录


卷上·古代哲学史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哲学的定义
第二章 哲学史
第三章 中国哲学史的区分
第四节 哲学史的史料
第五章 史料的审定
第六章 审定史料之法
第七章 史料结论
 第二篇 中国哲学发生的时代(共两章)
  第一章 中国哲学结胎的时代
  第二章 那时代的思潮
 第三篇 老子
第一章 老子略传
第二章 老子考
第三章 革命家之老子
第四章 老子论天道
第五章 论无
第六章 名与无名
第七章 无为
第八章 人生哲学
 第四篇 孔子(共五章)
  第一章 孔子略传
  第二章 孔子的时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义
  第五章 一以贯之
 第五篇 孔门弟子
 第六篇 墨子(共四章)
  第一章 墨子略传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学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杨朱
 第八篇 别墨(共六章)
  第一章 黑辩与别墨
  第二章 墨辩论知识
  第三章 论辩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第六章 墨学结论
 第九篇 庄子(共两章)
  第一章 庄子时代的生物进化论
  第二章 庄子的名学与人生哲学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共两章)
  第一章 大学与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共三章)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与性
  第三章 心理学与名学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学的终局(共三章)
  第一章 西历前三世纪之思潮
  第二章 所谓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学之中绝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