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佛的兴造曾出现过两次高潮,在中国佛教史上足具影响。南北朝时期,各国君主崇佛之风盛行,竞相于国都附近建寺造像。公元398年,北魏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60-465年,文成帝在京城西郊武周山(今云冈)开凿“昙曜五窟”,为北魏道武帝以下的5个皇帝建造大佛5尊,每尊高度都在13米以上,首启中国大佛造像之风。494年,北魏迁都洛阳前后,又建造了龙门石窟。这两大皇室经营的大规模北方石窟群,与南方齐梁僧护、僧佑于494年起,历时二十余载所凿石城剡山大佛(即新昌大佛,在今浙江新昌)先后相继,南北辉映,影响广被大江两岸,黄河上下。继起而声名尤着者,北方如北齐所建蒙山大佛(位于今山西太原),“高二百尺”;北周所建拉梢寺摩崖大佛三尊(位于今甘肃武山),主佛释迦牟尼通高40米;至隋代又有麦积山(位于今甘肃天水东崖)大佛高15.88米,西崖大佛高13.88米;而南方浙江绍兴市柯桥镇的柯岩大佛,由隋代民间石工祖孙三代相继开凿,通高16.58米,则继剡山大佛后,为南方岩窟大佛又添上了生动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