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家居生活百科生活中的测谎术

生活中的测谎术

生活中的测谎术

定 价:¥25.00

作 者: 杨雅丽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生活与消费

ISBN: 9787810796576 出版时间: 200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字数:  

内容简介

  交谈时小心10种人 根据上面谈到的一些叙述,再结合日常的一些经验,我们在与人交谈时,对以下10种人,要尤为小心: ①并不太熟悉却称名字甚至昵称的人。平时我们或许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与你并不太熟悉,但一见面就去掉你的姓,只叫你的名字。或是没见几次面,就叫你的昵称、小名。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破谎专家认为,至少有一种原因,那就是出于说谎时的紧张害怕心理。说谎者为了掩饰这一心理,便以表面亲热的方式来干扰别人对他的审视。 ②喜欢大包大揽的人。有些人在与人交谈时,总是喜欢摆出一副大包大揽的架势,或是显示他们朋友多(“你要去美国,可以去找我朋友”),或是表示他们能干(“这事就交给我吧,没问题”),你要是信以为真,那么恐怕十有八九要失望——他介绍的人,根本不是什么很好的朋友;他所说的“没问题”,往往是“有问题”。其实,这些言过其实的人也不一定心眼坏。他们只是期望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肯定,从而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到过这种人是“其言之不作,则为之也难” (《论语· 宪问篇》)。意思是说:大言不惭的人,实行起来一定不容易。对付这种谎言,也大可不必当面揭穿,让人难堪。反倒不如将计就计,迫使他们实现自己的诺言。 ③喜欢说教的人。这类人与前面提到的在言谈时总是引经据典,或夹入外语的人是同一类人,都是出于维护自尊的心理。这种“活得太累”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很可能掩盖对自己不利的信息。 ④总是自谦的人。有那么一种人,在与人交谈时,必定自诩自己的家世、业绩或孩子等种种过人之处,当听到对方的赞许时,又必定会自谦道:“ 哪里,哪里”、“这算不了什么”等。其实,多数谦虚过头的人,大多数表现欲十分强。为了掩饰这层心理,才常常说些自谦的话。这类人有时容易陷入自欺欺人的心态,出于这种心态,也会自欺欺人。 ⑤包打听。似乎每个单位都有这种喜欢打听事的人。他们或在上卫生问时窃窃私语:“知道吗?张总要调走了……”或是在去打开水的路上,告诉你一些本单位的“重大新闻”。而且往往声明“我只告诉你”、“也就跟你说”。这类人表面看来似乎消息灵通、八面玲珑,但内心实际上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兴趣、缺乏信心,并疑心很重。这类人心地或许不坏,但他们的话往往不真实的成分很多。 ⑥总在别人面前贬低配偶的人。这种人总是热衷在别人面前谈论配偶的过失或短处,别人不一定乐意听,但这种人却越说越来劲。一般来讲,这种人与配偶相处不和睦,郁积于心,一触即发。推而广之,这种人对现实生活也很不满意,认为离自己的理想相差太远,在如此的心态和状态下,很可能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⑦在公共场合耍派头的人。比如,在房展会上对售房小姐说:“我已有两套房了,再买一套,只当存钱了。”又比如,在吃饭时有意告知别人他在某国家部委工作(其实只是个小角色)。这类在公共场合耍派头显示自己的人,其实大都有强烈的自卑感,而表现在言语上却狂妄傲慢。所以,这种人如有欺诈言行,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他的人格具有分裂倾向。 ⑧忽然大谈以往不谈的话题的人。如果有人忽然大谈特谈性,大谈特谈他的家庭,他的历史,都可断定这个人心中有着深深的压抑情绪。而压抑过久的人,有时会毫无因由地说谎——说谎对他没什么直接的好处,唯一的好处就是满足自己的恶作剧心理,释放一下自己压抑的情绪。 ⑨打电话时等对方说话的人。我们或许都会遇到这样的人,打来电话后,说完一句“喂,我是××”后,就不再说话,等对方说话。这种人为人警觉、心思很重,与人交往不肯吃亏,为了个人利益往往言行不一。还有一种类似的人,就是打电话时第一句就说:“是我”,然后就说正事。这种人待人热情,但往往态度随便、容易失信,且意志薄弱、容易悲观。 ⑩总说“我从不说谎”、“我不干这事”等一类口头禅的人。有些人总是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吧,我从不说谎”,或是神态凝重地说“你不信,我不干这事?”这样的人,事实上往往恰恰相反,让人不敢相信。 与总说“我从不说谎”相类似的,是老把“真丢脸”一类的话挂在嘴上的人。在生活中不少人都会有意无意反复使用一个极简短的句子来表达情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头禅,例如,“真丢脸”、“真糟糕”、“完蛋了” 、“去死吧”,等等。这些口头禅,一般是说者说惯了、听者也听惯了,双方多已不在意。其实,脱口而出的口头禅,很能反应说者当时的心理……P2 46-248

作者简介

暂缺《生活中的测谎术》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谎言,与人类文明相伴
1 什么是谎言
1.1 谎言的定义
1.2 人们为什么说谎
1.3 谎言:人类精心虚构的文化现象
1.4 谎言:不完整的信息
1.5 有没有不能识破的谎言
2 对谎言的基本认识
2.1 谎言审美
2.2 谎言污染
2.3 谎言与犯罪
2.4 谎言传播的矛盾冲突^
2.5 谎言传播与道德控制
2.6 谎言传播与公众心理
3 测谎原理
3.1 情绪和认知
3.2 谎言和记忆
3.3 生理学、心理学与测谎
3.4 测谎原则
4 生活中的测谎术
4.1 古代测谎术
4.2 面部表情测谎术
4.3 体态表情测谎术
4.4 言语表情测谎术
4.5 交谈测谎术
4.6 信息法与心理法测谎术
5 专业测谎术
5.1 测谎器
5.2 贝克斯特测谎系统
5.3 引导性谎言准绳测试法
5.4 测谎注意事项
6 商业交往中的谎言识别
6.1 识别消费欺诈
6.2 识别虚假广告
6.3 识别假冒身份
6.4 识别合同诈骗
7 人际交往中的谎言识别
7.1 夫妻生活中的谎言
7.2 孩子的谎言
7.3 陌生人的谎言
7.4 手机通讯中的谎言
7.5 网络信息中的谎言
7.6 求职招聘中的谎言
结束语:信息不对称下的社会博弈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