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1857-1928),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侧的槟榔屿,他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曾为6国使节当翻译,以此被孙中山誉为“中国第一”。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20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问中国的外国作家、政治家、记者的口头禅。他创造性地向西方译介了“四书”中的三部,即《论语》、《中庸》和《大学》。英文著作有《中国人的精神》(SpiritofChinesePeople)、《中国的牛津运动》等。作为第一位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典籍、中国精神的人,辜鸿铭是应该被历史记下的。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1928年4月30日,潦倒的辜鸿铭在北京病故,结束了他奇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