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词在英文中叫pronoun。它是由noun(名词)加前缀pro-构成的。Pro-来自拉丁语,其意为“on behalf of”或“in stead of”。因此,代词又可译为代名词。现在使用“代名词”这一术语的人已经不多了,因为这个名称会给人pronoun只能代替名词的错觉。事实上,能被代词取代的除了名词,还包括一部分形容词或数词,有的代词甚至还能以句子的一部分乃至于整个句子作为自己的指代对象。说代词”以一当十”一点也不夸张。不过,有的代词指代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如hotel it与foot it中的it。可见,仅从“指代”这一角度还不能解释代词的全部功能。代词属于封闭类词。凡学过两三年英语的人恐怕就已和各种各样的代词都打过交道了。形形色色的代词可分为九个类别,它们是:1)人称代词,2)物主代词,3)自身代词,4)相互代词,5)指示代词,6)不定代词,7)疑问代词,8)连接代词,9)关系代词。有的语法家认为代词只有八类,他们将连接代词一分为二,一部分划入疑问代词,一部分划入关系代词;有的语法家则将一部分原来属于代词的词归入一个新的词类:限定词(deter-miner)。限定词是在名词词组中对名词中心词起特指、类指以及表示确定数量和非确定数量等限定作用的词类。它包括传统语法中的冠词、名词属格、数词以及代词中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指示代词,关系代词中的whose,which,以及不定代词中的any,each,every,both等。限定词概念的确立有助于解释英语中原来一些难以解释的语法现象,如限定词间的相互排斥问题以及同一名词词组中限定词的排列顺序等。本书虽坚持传统的词类划分方法,但在解释某些代词的用法时,也借鉴了限定词的部分研究成果。代词虽然数量不多,但要掌握它们的各种用法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不经过一定训练也会出错,有的错误甚至“以讹传讹”最后竟然成了必须普遍遵守的规则,如each other与one another的通用,以及某些场合的以who代替whom等。甚至像between you and I这样的典型错误似乎也已获得社会的部分认可。对此,坚守传统规则的语法家们可能有些无可奈何。但对于数以亿计的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这可能是一件大好事。不过,这些规则的简化只能指靠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去完成。正如“痛并快乐着”之类的话只能由中国人去发明一样。英语代词有八九种之多,而汉语却只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与疑问代词三类。英、汉两种语言在代词方面的明显差异无疑会成为中国人掌握英语代词的障碍。自身代词,连接代词与关系代词之所以会成为中国学生的学习难点与汉语中没有这些词汇类别不无关系。格的变化是屈折语的一个重要标志,虽然现代英语与汉语同属分析型语言,但英语“格”的残余仍在,它表现为I,me,who,whom,other's与others'的差别。“格”的观念不牢的中国学生,稍一疏忽便会在这些不起眼的“小词”上出错。母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还表现为口语中的he,she颠倒以及笔头上将“他把手插在口袋里”误译作“He put hand in pocket”等。英语代词学习方面的困难还涉及性,数,词序,近指、远指、前指、后指等概念,代词间的呼应,主谓语一致以及同类代词的选择等。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学与语法研究的教师,在编写这本小册子的时候,编者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代词的上述困难给予了充分的考虑。可以说全书的每一个章节都是具有针对性的。在语法规则的阐述上,编者力求简明扼要,而在例证方面,则努力做到精当丰富,有说明力。为了增加该书的可读性,编者引用了一些谚语,文学作品中的例证或名人名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