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学/地球科学数字流域模型

数字流域模型

数字流域模型

定 价:¥36.00

作 者: 王光谦、刘家宏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30166098 出版时间: 2006-02-27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93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数字流域模型研究的总结。书中介绍了数字流域模型的框架结构、关键技术以及模型建立和运行等方面的成果;以黄河流域为例,给出了模型在流域水资源量计算、洪水模拟、侵蚀产沙、淤地坝规划等领域的初步应用成果,展示了模型在流域规划和管理工作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本书可供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环境工程等专业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前言 数字流域模型能够模拟全流域的降雨-径流及产沙输沙等过程,在流域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土保持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近年来,数字河流建设得到重视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但是作为数字河流引擎的流域模型的开发还相对滞后,多数模型局限于中小流域,将其扩展到大流域时还比较粗糙,不能满足数字河流建设的需要。为此,作者在国家"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结合"数字黄河"工程建设,研究开发了大流域的数字流域模型,本书是对该方向成果的初步总结。 本书着眼于大流域的水沙过程模拟,提出并建立了数字流域模型系统的框架。模型框架依托DEM数据及其存取系统,以流域分级理论为依据,将全流域分为四级:坡面、小流域、区域(支流)和全流域,即在坡面上建立产流和产沙数学模型,在小流域河网、区域(支流)河网和全流域河网上分三级进行汇流演进。通过"坡面产流,逐级汇流"的组织方式,将四个层次的模型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数字流域模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五项关键技术,即大流域DEM数据存取、流域沟道参数提取、基于遥感图像的模型参数提取、分布式降雨量数据存取和计算机集群并行计算。基于数字流域模型系统框架建立了坡面降雨-径流模型和侵蚀产沙模型,并在岔巴沟流域进行了参数率定和模型验证。此外,作为数字流域模型的应用例子,结合黄河流域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计算,包括: (1)模拟了1983年黄河流域花园口以上部分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和花园口等几个重要水文断面的径流过程,统计了黄河上中游各省的地表水资源量。 (2)模型用不同的时间步长再现了伊洛河"82.8"洪水和1983年黄河小花间的汛期径流过程。 (3)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1967年、1978年、1983年、1994年、1997年五个典型年汛期的产流产沙量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多沙粗沙区进入黄河于流河道的泥沙量与降雨量、降雨地点、降雨强度以及泥沙的粒径有关,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这些因素的影响。 (4)以岔巴沟为例进行了小流域淤地坝规划的研究,在岔巴沟流域布设小型淤地坝541座,计算模拟了布置淤地坝前后的径流输沙变化,初步分析了淤地坝的减水减沙效益。 模型各项应用的结果表明: (1)模型可用于大流域的降雨-径流模拟和水资源量计算。 (2)模型系统能够适应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计算步长,模拟次洪和连续径流过程。 (3)辅以降雨预报模块,模型可用于洪水预报。 (4)模型可用于大区域或局部小流域的产流产沙计算,为淤地坝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项目"流域水沙过程与临界调控机理(502219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化规律与可再生性维持机理(G19990436)"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加本项研究的主要人员除本书作者外,还有陈志祥、李铁键、薛海、邓利等。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5年9月于清华大学

作者简介

暂缺《数字流域模型》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数字流域模型研究意义
1.1 数字流域研究背景
1.2 数字流域研究现状
1.2.1 数字流域框架研究
1.2.2 数字流域基础平台建设
1.2.3 数字流域模型及相关技术研究
1.2.4 数字流域应用系统建设
1.3 数字流域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2章 数字流域模型原理
2.1 数字流域模型的基础----DEM数据
2.2 流域分级理论与沟道分级方法
2.3 沟道参数提取系统
2.4 数字产汇流模型数据获取
2.5 坡面产流模型
2.5.1 模型基本单元及其结构
2.5.2 模型时空尺度
2.5.3 计算原理与过程
2.6 坡面侵蚀产沙模型
2.7 河道汇流模型
2.7.1 马斯京根法
2.7.2 分级汇流
2.7.3 数据流程和数据表结构
2.7.4 汇流程序结构
2.8 数字流域产汇流整体模型
第3章 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存取与管理
3.1 地形数据的来源
3.2 地形数据的预处理
3.3 地形数据的存储
3.4 地形数据的读取
3.5 大流域DEM数据管理系统
第4章 数字流域模型的参数提取
4.1 基于遥感图像的模型参数提取
4.1.1 常用遥感图像的种类及解译方法
4.1.2 遥感图像Tiff文件格式
4.1.3 遥感图像地理坐标的配准
4.1.4 遥感图像任意坐标点的信息提取
4.1.5 遥感图像任意多边形区域的信息提取
4.1.6 通过遥感图像提取数字流域模型参数
4.2 降雨量数据存取
第5章 数字流域模型的计算机制
5.1 模型计算概述
5.2 模型计算任务流程
5.3 数据准备
5.3.1 与地形相关的数据
5.3.2 与遥感图像相关的数据
5.3.3 降雨数据
5.4 单元产汇流计算
5.4.1 单元产流计算
5.4.2 单元汇流计算
5.5 流量叠加计算
5.6 河道传输计算
5.7 计算方案制定与比较
5.7.1 单机串行计算
5.7.2 Master-Slave型并行计算
5.7.3 优化并行计算
第6章 黄河全流域水量计算
6.1 黄河流域基本情况概述
6.2 流域的划分和分级
6.3 模型参数的设定
6.4 模型的输入
6.5 模型计算结果和分析
6.6 小结
第7章 黄河小花间汛期洪水预报
7.1 黄河小花间地区概况
7.2 小花间流域划分
7.3 流域参数的提取和模型参数的设定
7.4 模型计算结果和分析
7.4.1 伊洛河洪水模拟
7.4.2 小花间径流模拟
第8章 黄土高源多少粗沙区产沙计算
8.1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概况
8.2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产沙模拟
8.2.1 多沙粗沙区单元划分
8.2.2 产沙模拟
第9章 岔巴沟淤地坝规划
9.1 淤地坝概述
9.2 淤地坝规划中的水沙关系分析
9.3 应用模型模拟淤地坝的减沙效果
第10章 数字流域模型研究总结与展望
10.1 完成的主要工作
10.2 工作中的困难、缺点和不足
10.3 数字流域后续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