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绪论
一、国内外烃类成藏动力学研究概况
二、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三、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活动热流体和成藏动力学研究取得的进展
第一篇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成藏地质背景
第一章 南海大陆边缘结构及盆地动力学特征
第一节 南海演化的板块构造背景及其大陆边缘的地球物理特征
第二节 南海的演化及其边缘沉积盆地形成的动力背景
一、南海演化过程中周围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事件
二、南海不同构造性质的边缘及其成盆动力学特征
第三节 关于南海及其边缘盆地成因
第四节 莺歌海高地温、高流体压力盆地形成的动力学过程及深部结构模型
第二章 盆地热场分布、深部地热特征及其动力学演化过程
第一节 盆地热场分布
第二节 深部地热特征
一、壳内温度和热流分布
二、岩石圈热结构与壳、幔热流配分
第三节 动力学演化过程
一、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深部热动力学过程
二、南海地幔对流特征
第三章 盆地压力场特征
第一节 莺-琼盆地上第三系强超压体
一、莺-琼盆地的强超压体
二、超压体发育的地层层位
三、沉积速率与地层超压的形成
四、伊-蒙混层是超压封闭层
五、强超压体顶部普遍存在地层破碎现象
六、底辟构造的地震低速异常
七、强超压体是异常高温带
八、强超压体是莺-琼盆地的主要气源灶
第二节 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弱超压体系
一、超压主要发生于裂陷阶段的烃源层中
二、超压的发育可能与生烃有关
第四章 盆地热史、构造热演化与热流体活动
第一节 盆地热史分析与重建
一、镜质组反射率
二、流体包裹体
第二节 盆地构造热演化
一、盆地新生代构造演化史
二、盆地二维多期拉张模型
三、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计算结果
四、不同盆地热演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第三节 盆地地温场与热流体活动
一、盆地地温场
二、热流体活动
第二篇 莺歌海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天然气成藏动力过程
第五章 超压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第一节 超压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一、地层压力数据的获得
二、地层压力的分布特征
第二节 超压形成机制
一、盆地建模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二、模拟结果及分析
三、其他可能的机制
第三节 超压系统的划分及其演化过程模拟
一、他源高压的表现形式
二、背景超压带
三、超压系统的划分
四、典型二维剖面压力演化过程模拟
第六章 超压环境生烃作用动力学及模拟
第一节 潜在源岩的基本发育特征
一、潜在源岩的发育背景
二、潜在源岩的基本地球化学特征
第二节 超压环境有机质的热演化和生烃作用:实例分析
一、超压地层有机质热演化受到抑制的实例
二、超压系统有机质热演化未受到抑制的实例
第三节 有机质热演化的高温高压系列模拟实验
一、国内外学者的高温高压生烃模拟实验结果简介
二、系列模拟实验及结果
第四节 超压环境有机质热演化:超压抑制条件及控制因素
一、压力抑制作用还是超压抑制作用
二、超压抑制作用:发育条件和控制因素
三、不同成因机制的超压系统中有机质的热演化
第七章 莺歌海盆地的泥-流体底辟作用、热流体活动及输导系统的形成
第一节 莺歌海盆地大规模底辟作用和热流体活动
第二节 底辟区油气成藏输导系统与圈闭形成
第三节 DF1-1底辟区构造应力场、输导系统及流场演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一、超压与流场演化的数值模拟机理
二、数值模拟计算的模型和假定
三、DF1-1构造应力场和运移场的数值模拟
四、主要认识与存在问题
第八章 含烃流体的岩石地球化学追踪
第一节 热流体活动的地球化学示踪分析
一、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二、成岩矿物特征
三、流体包裹体特征
第二节 超压演化过程对热流体活动影响
一、底辟区热流体活动特点及控制因素
二、古超压体系的识别
三、传导型超压体系形成与热流体活动的耦合
第九章 底辟构造带天然气来源及成藏机理
第一节 油气的成因及来源
一、烃类气体的来源和成熟度
二、二氧化碳的成因和来源
三、氮气的成因和来源
第二节 成藏流体层间非均质性及天然气充注历史
一、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二、层间流体非均质性及其层次
三、东方1-1气田天然气充注阶段和充注历史
第三节 天然气生成模式及其成藏流体响应
一、非烃气生成模拟实验
二、莺歌海盆地天然气生成演化模式
三、天然气生成演化阶段的成藏流体响应
第四节 底辟构造带天然气幕式成藏机理
一、超压盆地流体流动与油气成藏机理研究进展
二、莺歌海盆地的超压流体流动样式
三、超压流体活动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四、幕式快速成藏及其识别标志
第三篇 珠江口盆地油气多期多源主通道运移的成藏动力学研究
第十章 惠州凹陷油气多源多期汇聚,沿主通道长距离运移研究
第一节 惠州凹陷和东沙隆起的生储盖组合
第二节 烃源体
一、文昌组烃源岩
二、恩平组烃源岩
第三节 油气的输导系统
一、珠江口盆地渐新世以来的层序地层格架
二、恩平组和珠海组是主要输导层
三、主要储层和区域性盖层
四、断裂输导体系
第四节 动力场
一、地热场及生烃史
二、压力场
三、水动力场
四、输导层的流体势
第五节 油气运移的有机地球化学示踪
一、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
二、原油与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对比
第六节 多源多期油气沿主通道汇聚模型
一、油气藏的分布
二、多期多源油气沿主通道汇聚模式
第七节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
第十一章 珠三拗陷多含油气体系油气成藏动力学分析
第一节 构造发育、充填结构和生储盖组合
第二节 烃源体的有机地球化学相特征
一、神狐组――滨湖-扇三角洲混源母质相
二、文昌组――浅一深湖混源母质相
三、恩平组――河流-沼泽与滨-浅湖混源母质相
第三节 输导体的结构特征
一、与烃源体相接触的主输导体――恩平组和珠海组下段
二、珠江组和珠海组上段是主要储层,韩江组是区域盖层
三、断裂输导体系
四、不整合面输导体系
第四节 动力场分析
一、地温场及生烃史
二、弱超压烃源体的压力场特征
三、微弱的地下水动力场
四、流体势――浮力是输导层中烃类运移的主要动力
第五节 成藏机理分析
一、文昌A,B凹陷生烃中心是控制珠三拗陷油气分布的首要因素
二、凹陷内部含油层位以珠海组为主,油质较轻;凹陷边部或凸起上含油层位以珠江组为主,且油质较重
三、文昌A凹陷珠海组的油气主要来自恩平组烃源岩
四、文昌B凹陷的油气主要来自文昌-神狐组烃源岩
五、琼海低凸起的原油同时来自文昌A,B凹陷恩平组与文昌组
六、阳江低凸起的原油主要来自文昌A凹陷恩平组
第六节 宏观油气运动学分析
一、概念模型
二、珠三拗陷油气宏观运动学分析
第七节 油气成藏动力学模拟
一、主要模拟成果图件
二、油气运聚模拟
三、几点体会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